• 货源通运动专区是一个专注莆田运动鞋货源导航网站,佣有众多厂家一手直销供应商提供淘宝代理、微商代理以及实体批发

莆田运动鞋批发
莆田运动鞋货源批发
莆田鞋货源
莆田鞋一手厂家货源
莆田鞋一件代发
莆田鞋一件代发货源
莆田鞋代理
莆田鞋微商代理加盟
专注莆田货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分类 > 网店帮助分类 > 运动鞋资讯 > Nike(耐克)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Nike(耐克)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来源:用户发布( 如存在侵权请联系本站客服删除)发布时间:2019-12-12 12:15

[] [] []
Nike(耐克)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谢邀~

“耐克是一家特别牛逼的公司”。

抱歉这一等就是两年,这段时间经历了一年多的装修,紧接着又换工作,一下子很多计划都打乱了,因为是在每天通勤的地铁里写成(完稿于2018年夏季,后续配图整理耽搁了一些时间),多有不连贯之处请大家见谅。不多解释,进入正文:

文章中的配图及文字校对,均由两名杰出的球鞋设计师辅助完成,分别是 @七喜鲜橙多 和(等我要到名字在更新)谢谢二位.

————————————————————

自从2003年收购converse之后nike这家公司(整个inc)就算是正式跟sneaker历史紧紧挂钩了。也就是说,今天看整个nike公司,其实是涵盖了整个美国运动鞋的大历史。


配图(集团历史)

1.nike不止是你看到的那个nike

配图1-1 一个运动品牌的布局

nike inc.(inc.特指股东很少的有限责任公司)即整个nike公司其实也是一个多品牌战略的品牌,早先就拥有冲浪品牌和男士正装品牌,这是整个nike最开始的大布局。

配图1-2 nike旗下


但是这些牌子价格是一个比一个高,而且细分得很。以至于中低价位的人群并没有覆盖到。于是nike在03年收购了此时已经一蹶不振的converse。因为有一个比adi报复性收购更合理的品牌安排,converse合理的成为nike入门级运动产品品牌。让整个运动线完整的呈现了出来,而且还有足够的历史可以挖掘。

配图1-3 converse收购的aj.nike.cons图与adi对reebok收购
配图1-4 Jordan x converse套装

这个历史就是allstar所代表的前运动鞋时代,硫化鞋时代。

插播运动鞋的历史(了解的可以直接跳过)

原生运动鞋时代:天然牛筋软底,钉鞋。前运动鞋时代:橡胶发明,keds,硫化技术,早起运动鞋时代:EVA切片、pu、变性eva,现代运动鞋时代:变性EVA,PU、ETPU。

然而nike所持有的公司。又岂能只是在卖历史与情怀?因此。全面推广lunar技术的nike,对allstar进行了改造。创造出了Allstar2。虽然说lunar被广泛用在了几乎所有nike经典款式上,但跨品牌用在了cons上,不得不说是一个自内而外的整个创新。

配图1-5 converse allstar II

为什么会有allstar2?大胆的猜测一下。这双鞋是为新时代的消费者准备的,他们不习惯那些传统硫化帆布鞋的底,他们相较今天的鞋底材料来说,太硬了,而流行了8、90年的allatar(1938年),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是上一辈OG的装备,跟他们无关。而说回这些OG,在谁谁都在穿aj的时代。再来一双新版allstar也算是值得开心的事。

配图1-6可汗(cole haan)with free 和 lunar也是一种时尚的产物。

2.我要的岂止是英格兰队

配图2-1(世界杯里的nike)


配图2-2 2018世界杯32支球队赞助商品牌分布图

在06年adi报复性的收购了早已做好账面文章的rbk后没多久,nike对这起自家门口的收购做出了回应。2008年nike收购了umbro(茵宝)集团。这个貌似报复的收购。带来的是欧洲排名第二第三的足球品牌合并了。

配图 2-3 世界杯上的英格兰队

之前随公司参观巴斯夫的时候,我问他们是世界第一的化工企业吧,接待的业务告诉我们,前几天还是,不过陶氏和杜邦合并了。所以我们现在是第二了。但在体育用品这个没有那么高壁垒的市场里,好像就没有那么直白。adi作为北美市场第二的体育品牌,收购了当时被各方称为排名北美第三的rbk后,将rbk萎缩成训练品牌,从而通过集团内部的品牌间过度直接成为了美国几大联盟的服装赞助商,用更大的市场力度谋取rbk在北美的市场。只可惜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彼时UA的高速崛起,迅速弥补了rbk在北美空出的市场,以及今时adi娱乐营销的成功和那个辉煌早已不在的小众reebok。

配图2-4 Reebok的兴衰

而回到欧洲,不知道是传统的贵族们没有野心,还是大家太过于尊重所谓的“规则”,又或是nike的人员实在太专业,umbro的足球遗产,几乎被nike-umbro完美的掌控,优势赞助队伍被很好的、波澜不惊的从双菱形变成swoosh。

配图2-5 2018世界杯上的英格兰

3、基因里的创新


配图3-1 apple x nike

当nike和apple合作的时候,舆论里开始谈论一个词叫“跨界”,谈着谈着就会说“哦,对了,你看nike和apple就是这种”,在那个年代敢做这个突破的,恐怕只有nike吧,因为他的骨子里有一脉相承的基因。

在菲尔奈特成立蓝带体育的时候,他其实真的只是想把日本便宜的跑鞋卖到西海岸,而在那个年代,老牌adi和converse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市场需求又异常的大,早期的运动员精神贯穿着整个公司,并带领他们不断进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自己做呢?随着一轮轮与日本工厂谈判与竞争(对就是那个鬼冢虎),加上自己的教练对跑鞋产品还有更多的认识和想法,一个个创新产品不断迭出,而这些中的一大部分,就是今天大家在nike sportswear里看到的。

然而菲尔奈特并不是因为产品设计师吧,也许那个设立在波士顿废旧工厂里的研发中心,和那个雇佣了马克帕克、汀克的人才更有产品研发的发言权。但nike这家公司的创新基因是商业上的,是一步步奠定了今天体育行业的那种创新。

我们今天聊起来,总说nike是轻资产运营,没有自己的工厂,而上面说的那个波士顿厂房,就是nike早起在北美为了缓解亚洲交付问题而设立的,只不过日后崛起的世(zhong)界(guo)工(dai)厂(gong),才让nike彻底解放双手。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订货会,在(书)中被作者题到,是作为当时的一种新的商业方式提出的。而这奠定了整个nike帝国率先解决的产品交付问题。也正是订货会(期货)制度反过来解决了以前代工厂做什么,做多少的问题。

而早期耐克的另一个创新行为,就是我们今天看到nike最强地方,代言。

在那个converse,adidas强势的年代,如何异军突起?不过这个当时看着十分困难的局面,其实远不及今天nike给其他品牌造成的壁垒,逼到adi都只能用娱乐明星来反将一军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早早70-80年代,整个美国的运动用品届虽然品牌不少,但是最具备强势竞争力的品牌并不多,而只要有货就能卖掉的弱竞争环境(converse与adi是完全价格分离开的两个品牌)就有点像中国早期的李宁,即没有国外品牌的竞争,也没有晋江系的追赶,所以那个时候的市场大佬并没有更好的赞助制度,更高级的商业模式,更强的供应链。

nike通过自己的运动员背书,一步步深挖美国大学球队的赞助资源,这些团队赞助与以往赞助运动员截然不同,而笼络教练员的招数(全美当时并不允许学生与企业签约)今天看来并没有多新颖,只不过“大佬”并不觉得他是威胁,或是说发现他是威胁时,已经晚了。

配图3-2 nike强势掌握NCAA赞助权+84 dunk ncaa配色
配图3-3 2011至2017年三大品牌的NCAA球队赞助数量
《鞋王nike》里谈到的大学篮球签约『高层会晤』,右下角是菲尔奈特1987 beer relays的装扮

而致于nike签约jordan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而且各类故事性的细节哪怕是演绎也都是我们今天认识nike的一部分。这里就不多说了。

--------------------------

基因里的创新这一小节要讲的太多。请多包涵。

再说回产品:nike从一开始卖鬼冢虎的小跑鞋,到有了自己阿甘跑鞋,那是一个产品极其同质化的年代,看看今天各大经典老牌的logo,以及logo在鞋上摆放的美感,就知道这些品牌可真是从那个同质化的您带过来的,同质化到什么地步—同质到必须用一个大大的logo才能区分(只是玩笑)

配图 3-4 各品牌的复古产品与自己的大logo

《兄弟之争》这部电影的结尾,阿道夫达斯勒正在向当时的西德队推荐自己的足球鞋,而球场上已经有不少球员穿着puma在训练,而那个时候puma已经有了自己的跑道logo。阿道夫拿着自己的鞋,走到球场门旁,发现球门竟然是新漆的,随后就用手蘸着白漆给自己家的足球鞋画上了三条白道。

电影里的一幕
配图3-5(1970s——Copa Mundials球鞋问世)

那在这个同质化的时代,Nike创新的基因去哪里了呢?

我想是去气垫里了。

配图3-6 NIKE早期气垫广告


那个时候的同质化设计,在我看来除了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家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外,那个年代的工艺,材料和整个行业都还没有让大家做差异化的土壤。而那个时候创始人有时候就是设计师,利用少得可怜的原料,组装着自己开疆拓土的产品。

而鬼使神差的nike,把气塞到了鞋底里。而支撑这个设计出现和成型的,既有设计界的高技派,又有TPU这种新材料和模内吹塑的技术应用。不管这些拗口的名次。总之他们给自家的产品贴上了“高技”的标签。

(下面是我2007年写的一篇bolg关于airmax1 和 高技派建筑)

一切设计终于建筑 AIRMAX=高技派

虽然没看到谁统计过,但熟悉aj系列的人大都会感觉,AJ1、2还算是简单的鞋,而从3代开始,感觉aj系列开始变得复杂起来,然后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复杂。感觉从这个时候开始,球鞋开始从同质化向极强的差异化转变,各个品牌都像商量好了的一样,进入百花齐放的各色年代,而我称之为设计的加法时代,这也是今天老爹鞋的年代。

配图3-8 Balenciaga Triple S
配图3-9 Nike Wmns M2k Tekno
配图3-10 YEEZY 500“Blush”


也许因为大家都知道汀克是这个时候接手的aj系列,所以会想到Nike应该是因为这为建筑师出生的设计师主导了新风格。而再细想一下?汀克是因为什么临危接受?而那俩位到了adi的设计师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配图3-11 AJ3危机

-----在AJ3的设计期间,当时AirJordan系列的首席设计师皮特·莫尔和曾经代表耐克与乔丹签约的总裁斯特拉瑟突然宣布辞职,原因在于,他们打算自立门户,全力打造一个只属于乔丹的品牌。的确,乔丹系列的前两款设计上,乔丹个人的参与度低,舒适度、外观等等乔丹也并不怎么满意,但皮特·莫尔的能力乔丹是认可的,更何况斯特拉瑟和乔丹关系不一般。当时,乔丹甚至已经收到了这个名叫“范·格拉克”的新公司的规划报告,乔丹的离开已经只在一念之间。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耐克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阿迪达斯的觊觎,因为在乔丹进入联盟之初他们错过飞人的确非常遗憾,因此,阿迪达斯也想趁此机会弥补过失,再次抢夺乔丹。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乔丹最终留在了耐克一辈子。那当时耐克是怎么做到的呢?没错,就是因为这双AJ3。

peter moore,就是他和斯特拉瑟一起打算离开nike自立门户,最后他去了阿迪达斯(并传说他设计了现在的三角形adidaslogo)。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是他们已及众多逐渐成长的品牌运动鞋设计师,在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优秀设计也辈出的状态下、大家一起,创造了这个运动鞋设计的百家争鸣时代。

配图3-12 百家争鸣

产品不在同质化,竞争市场的就不再是过去那种跑马圈地的时代。营销、代言、文化的建立都需要来配合公司差异化的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DNA。

而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随后的时代就立马给出了答案。

但是在这时候,第一个踩刹车或说是放大招的。还是Nike

配图3-14 zoom shox bb4

时间进入2004年,nike突然宣布推出了结构及新材料减震的科技,并继续以航天技术作为背书,而这双由卡特代言的产品,被认为是Nike来时走向设计减法的第一步。

配图3-15 the kobe 1

插播一下设计中的加减法。

设计中的加减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在一基础设计上通过不断叠加非必要部件或元素和不断减少非必要部件和元素的手法。设计的加法存在了许多年,一直到近代工业化实在不好打造这样复杂的叠加部件才满满退去。而设计减法虽然在工业产品中体现得多,而且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盛行的时候极简风满世界都是,而落实到鞋类设计上,因为作为一种消耗品的存在,只能说设计减法,而不能算100%意义上的极简风格。

设计加法的产品:从装饰主义到凯迪拉克到阿莱西,到今天的解构主义

设计减法的产品:从包豪斯到博朗到sony到苹果

出现设计减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外显的审美情趣在想内敛的审美情趣转变。

尽可能配图。(苹果,小米,等)

IPHONE 4


(BraunRT 20 Tube ,1961,Dieter Rams)
(MUJI CD播放器)
小米蓝牙音箱


从同质化到差异化,从差异化到做加法,从做加法到做减法,从做减法到

参数化。

对设计或建筑了解不多的同学可能并不太了解这个词。

简化来说这是一种设计语言,也就是一种设计的表现形式,旨在将同一种元素不断变化达到一种“好看”的效果,而变化的原理采用的是一种参数,参数往往是一些基于科学的数值。

(Zaha Hadid 1950-2016)
ART BORDERKS BY ZAHA HADID 扎哈是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是用参数化最厉害的建筑师


当adidas利用娱乐营销配合巴斯夫的TPU发泡技术科技的时候。Nike选择了用参数化的新科技来回应。

(nike react)


商业模式创新

一直以来我都拜服于nike的设计,可能因为自己太过于在乎自己这个设计师的身份,容易着迷并过分聚焦。一直到逐渐理解设计只不过是一系列商业行为中的一环。如果仅仅是设计厉害,其他环节有短板,那也无济于事。

这么说好像有些惨,那换一种说法吧,上面我们说到产品的创新,那么但凡创新就会有风险。比如the zoom 2K4,推出以后反响真的是一般,喜欢的人非常喜欢,因为真的是跨时代的产品,简直就是一种less is more在运动鞋设计上最好的体现,李宁驭帅系列的创始人马爷也曾说,就是2k4影响了他,并让他创作了基于东方哲学同样是less is more的驭帅系列。

然而,勇于接受新设计的人还是少数。整体来说2k4的表现有些许低迷。

配图(2k4)


然而nike非常快速的反应,并在全明星赛场上几乎全盘曝光2k4,而这一举动立马让市场作出良性回馈。

当年的全明星2k4阵容


代言-营销-售卖-利润-代言

其实我们对nike的产品太熟悉,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产品早已被一个个媒体报道。而他那背后的创新基因,也不仅仅限于商业产品,还有情怀产品:

(Zoom Soldier 8使用了名为Flyease的技术,专门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拉链机制,可以让残疾人在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下也可以独立完成穿鞋。穿上这双运动鞋的时候,只要一只手就可以将运动鞋的锁扣打开、并且穿上然后固定。)


以及文化上的突破与创新。

3、文化创新

尤拉尔赫拉利在书中拿nike举过一个小栗子,是在讲自由主义的章节里,拿just do it 的口号说事

这个如今家喻户晓的口号,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是来源自一个杀人狂临刑前的脱口而出?

1976年,杀人犯Gilmore在法庭审判时的照片。据回忆他当时说的是let's do it,最后WK的创始人们改成了 just do it。
nike梦想海报,(今天为了更加彰显个性,nike不顾股市压力,依然使用争议球星的海报)

是叛逆?自由?平等?个性?

其实我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可能就像激发运动员的潜能一样,nike一直用自己大多数的产品和行动,激励着每一个人。

4、依旧活跃的创始人

如果今天我们往回看各个大号的运动品牌,好像多数的创始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菲尔·奈特(PhilKnight,1938年2月24日— )


菲尔奈特从一个运动员,不知道在国内能不能考上国家级运动员称号,到创立贸易公司卖物美价廉的鬼冢虎,再到创立一个swoosh帝国。甚至出了一本中国人看起来名字怪怪的书来讲述创立公司和为公司奠基的故事。

如果按照今天漫天谈创业的观点,菲尔奈特的创业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迭代,从0到1,从蓝带到耐克,从采销到期货,从打败adi和cons抢占市场,从经受rbk冲击到经受ua的冲击,从行业领先到跨行业品牌合作。任由身边对手几经变幻,甚至老对手几经易手到今天受到adi娱乐营销的强势挤压。这位创始人估计也会质问一下拥有设计背景的CEO。


因为我只是一名设计师。看nike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汀克,eric等等设计师的故事。很少能看到关于创始人的新闻,反而是一进李宁公司,公司就发给大家看李宁先生的传记《冠军的心》让我对这位运动员出身的创始有一点点联想、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运动员背景,才让他保持着时刻锻炼自我、激励自我、奋力奔向终点的决心,也正因为他从事的是这个世界上我觉得第二无聊的运动跑步(第一是游泳)也让他更好地面对嘈杂的环境。

阿迪达斯CEO Kasper Rorsted,运动品牌的ceo自然是有着强大的运动基因。


是有提一句。菲尔奈特有个好儿子。

特拉维斯·奈特;奈特的大儿子再一次潜水意外中去世,《鞋狗》一书中奈特对此段的叙述甚是感人。

5、一点八卦与小接触

最后从我道听途说(其实以上基本都是道听途说)和我自己和nike的一点点经历来谈谈这家公司。

首先是我的本行。设计,传闻有一年,汀克来了中国,转了一圈,嗯,准确的说是在中国各大优秀的设计院校转了一圈,包括清华美院、湖南大学等等,具体哪一年真不记得了。可能是马克帕克来中国那年吧。然后汀克大人觉得中国的设计教育还不太行,就放下了在这个大市场设立鞋产品设计部门的计划。所以今天nike上海的总部大楼里。除了converse有鞋设计外,剩下的。也就没啥了。(adi在上海是有服装设计团队的。然后负责人就被国内品牌各种挖角)


再次是我身边不断进入nike的名字,因为在行业里。总能听说哪个同事加入Nike了,哪位同事去nike了,我离nike最近的时候应该就是去波特兰的员工店了(酸)。特别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都特别期盼着加入nike。就因为这么一个身边总能感受到的情况,我觉得更加佐证了我上面的那些“臆想”。当然。我也想加入耐克。最后就简单说说我跟nike的唯一次联系。


那个时候我在广州,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我需要被调回北京。当时有点踌躇,不想到处跑,朋友就帮我介绍了nike广州的工作。刚答应,人力就打来电话,沟通了解了以后就马上确认可以面谈。而那个时候的工作是做线下的推广工作,一时间我是真的放不下设计,再一个第二天要去香港。没办法这么快做决定,结果等我从香港回到广州。招聘已经结束了。后来马爷说我可能错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工作机会(囧)。不过回忆一下。nike招人到入职完成,最快可以做到一周,阿迪大概是两周,而李宁是一个月……

这样的效率,我真的是佩服。很佩服。


6、总结

啰啰嗦嗦这么久,

怕你看了都忘了。总结几句话吧。

看耐克就像在看整个运动鞋发展史。而在最近我们整理运动鞋历史的时候发现。因为Nike的绝对领先性、往往不能把它某个产品的出现作为分水岭和时间节点。只能以全面普及为准。

最近总听人们讲基因。我也跑去测了个便宜版的。但其实企业也有基因。

nike的基因就是创新,当然我把他的营销技术也算在创新力里。

当然nike也有不一些不足。前段时间放任ua的壮大就像当年也放任了rbk的壮大一样,只不过这些品牌分分钟都被不断努力的adi在挑战nike的时候顺手灭掉了。。。


————————————————————————

附录,关于球鞋历史,一直没来得及整理,未来也会有更详细的整理,先从 @七喜鲜橙多 整理的开始吧~:

1.1868年,第一双用硫化橡胶作平鞋底的网球运动鞋诞生,它标志着近代运动鞋的正式产生。


1924年,运动鞋市场杀出了一匹黑马:德国人阿道夫·阿迪·达斯勒创办了Adidas,也迅速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品牌。在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穿着它赢了4枚金牌。

1949年,Onitsuka Tiger公司诞生,同年制造了它的第一双篮球鞋:Onitsuka Tiger(鬼冢虎)。1977年,Onitsuka Tiger与GTO和Jelenk合并,更名为ASICS。1964年,Nike创立了,最初它是Onitsuka Tiger分销商之一,在1971 年更名为Nike Inc.。

AF1(1982)

1977年Frank Rudy把使用空气缓冲的想法带进了NIKE。

之后NIKE又不断的改良开发,一步步的作出各种各具功能性气垫及鞋款,

1982年发售第一双搭载气垫的篮球鞋AF1。

1984年设计出当时最轻的篮球鞋款NIKE DUNK。

1987年开发出外露式大容量气垫AIRMAX 1。

1990年发售最具代表性的MAX大气垫慢跑鞋AIR MAX 90。

1994年衍生出了反应性极佳的Zoom Air。以稳定著称的Tuned Air,有著最大的气体容量及最佳缓冲效果的Max air 360等等各种形态的耐克AIR。





PUMA Disc Blaze(1992)

PUMA Disc Blaze于1992年首发,是全球第一双无鞋带跑鞋。其创新有别于传统绑带式鞋款,穿上后只需转动Disc转盘内藏的线即可收紧鞋面,从而达到最大调节贴合度和舒适度的目的。

阿迪达斯-Feet You Wear(天足科技)(1996)

本是同根生的三双鞋,代表了曾经风靡一时的Feet You Wear和未来的趋势Boost You Wear。

1995年左右,在那个球鞋科技繁盛的年代,来自德国的品牌adidas从一家不知名的公司中买下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天足”科技专利,后期经过改良和包装将其运用到各个品类中。这项科技的设计理念是通过鞋底部分若干个支撑点搭配足弓部分的支撑行程一个整体的系统,原理则是人类在运动过程中双脚与地面接触的位置,最后达到最为自然的穿着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赤足理念。

1996年第一双加持了天足概念的篮球鞋adidas EQT Top Ten 2000诞生,黄金一代中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成为了第一个在联盟中穿着这双鞋比赛的球。

REBOOK DMX(1997)

DMX这项技术从水气球中液体的流动获得设计灵感,最终把空气流动和减震这样的词汇通过实物联系在了一起。其设计原理就是在鞋底内嵌有相互连接的气囊,穿着这样的鞋款在运动时,通过鞋款在与地面接触的同时,空气被压缩进气囊并在其中流通,通过气体流动而产生动力反馈,从而带来更好的缓震性和稳定性。

在有“球鞋的黄金时代”之称的上世纪90年代,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科技让人念念不忘。对于当时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很高的Reebok来说,除了诞生相对较早的PUMP和HEXWARM以外,1997年推出的DMX同样惊艳而影响深远。Reebok 在1997年推出的这项科技全名叫做Dynamic Motion X,为了方便称呼和记忆,我们把它简称为DMX。经资料显示,早在1989年,Reebok 就曾推出过一种名为Energaire 的中底技术,意在探索和验证后来DMX所要展现出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项同样和气体沾边的科技,至今依然有十足的吸引力,从着手研发到最终上市,也经历了漫长的孕育期。

Nike Shox BB4

根据Eastbay的产品册,Nike Shox BB4,这双由Eric Avar设计的属于Alpha Project的产品,正式的发售日期是2000年的11月15号,同期发售的还有一双公用鞋底的女款Nike Shox BB4,鞋面上设计了许多的小圆圈。

Nike Shox BB4在当年是一款让无数年轻人垂涎三尺的极品球鞋,极富科技感的外观,金属战甲一般的鞋面材料,以及镶嵌在后跟无比抢眼的shox气柱,满满的都是年轻人最爱的个性张扬的元素。显然,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曾经幻想过只要脚踏Nike Shox BB4就能如同加拿大飞人一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Shox的一切源自于21年前Nike对机械缓震系统的梦想,在1984年,Nike开启了以优化回弹能量技术为目标的实验,在最开始,Nike尝试在跑鞋的中底加入金属弹簧,尝试提升跑步过程中的能量反馈效率,最终,采用双片式发泡柱体结构的Shox原型鞋款诞生,这就是往后一系列的Shox鞋款的鼻祖,不计其数的试验和超越时代的外观让Shox科技在众多鞋迷心中拥有了最崇高的地位。

阿迪达斯A3(2002)

Shox 科技的从天而降不仅改变了此前Nike 大打气垫牌的科技策略,也让一贯保守的德国巨头adidas 在固守橡胶减震的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到空间广阔的结构减震领域。

a3 Superstar Ultra(2003)


2003年,a3 Superstar Ultra 诞生了,这一方面宣告了a3 技术的初步成功,而更重要的是,在结构减震领域,adidas真正开始与Nike 交火了。

a3 Superstar Ultra 直到现在,仍然是很多SNEAKER 爱好者心中不灭的经典。流线型的鞋身和全掌的a3 模块让它充满高科技球鞋特有的科技气,而侧面传统的三线Logo 仿佛又在向人们展示前辈Superstar 的古朴典雅。而在球鞋性能几近完美的同时,a3 篮球鞋的代言人也升级为名人堂级别的超级巨星——Tim Duncan 和Kevin Garnett。

Bounce Garnett 07(2007)


Bounce 技术在功能方面将原本a3 Structure 中一个个独立存在的模块单元改为一体化的连接状态,在维持原有减震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球鞋中底的过渡效果,而且Bounce 系统中还包括了韧性十足的PU 鞋垫,相比a3 Structure 在平时穿着也要更加舒适。

而在视觉效果方面,Bounce大胆使用了透明效果,使得Bounce Garnett 07 的后根犹如冰晶一般晶莹剔透,科技感不仅远胜此前的a3技术,甚至连Shox 技术也不具备如此爆炸力的视觉冲击力。而同样透明的TPU 托盘不仅使得Bounce 技术具备了以前结构减震所欠缺的轻盈感,也加强了球鞋整体的稳定性。

Nike Flywire(2008)


Flywire是NIKE于2008年开发的一项革命性鞋面技术。鞋面厚度不到1毫米,而且只依靠细线支撑,这就是NIKE Flywire科技,一种追求超轻量化并且坚固耐用的鞋面支撑技术。想象一双薄如纸的球鞋,鞋面的厚度不到2毫米,而且只靠细线支撑。

动态飞线,由高强度的尼龙纤维制成,既有着超轻的质量又有着坚固耐用的特性,这样革命性的技术实现了鞋面上极为稳定的支撑保护。而在后来随着编织鞋面的诞生,两者之间的结合形成了球鞋在鞋面包裹性、轻量化等方面登峰造极的效果。


2008年耐克邀请科比代言Hyperdunk,并在北京奥运会上穿着它,按理来说科比有自己签名鞋,却心甘情愿穿上Hyperdunk,可见耐克对它的重视,并且美国男篮除了霍华德,詹姆斯,韦德之外,统一都穿Hyperdunk初代。

轻量化,这个概念从Huarache这个系列的诞生到2009年低帮设计的ZK4、Flywire加持的ZK5彻底发挥到极致,篮球鞋开始摆脱传统的笨重概念,向灵活轻质的理念迅速发展。

史上第一双编织球鞋Nike Flyknit Racer


Nike Flyknit 科技于2012 年面世,是08年耐克推出FLYWIRE后的另一次鞋面工艺技术的升级,虽然看起来只是将类似袜子的编织形式移植到了鞋面而已,但实际上这种新鞋面技术意味着对过去球鞋生产流程的颠覆(之前都是先采购皮料、再染色、切割等),由于鞋身几乎都是由线条纤维编制而成的,因此过去鞋面材料裁剪造成的浪费和不环保等得到了大大改善。

首次运用在Flyknit Racer 鞋款之上。过去的几年中,这种革新性的鞋面科技成为引领时代之杰作,不仅可减少生产浪费,凸显环保理念,更通过轻量性、无缝线、脚部贴合设计缔造无与伦比的功能性合舒适穿感。

阿迪达斯Primeknit

2012年7月,阿迪达斯发布Primeknit面料科技,同样是强调编织技术、一体成型以及轻量化,外观如出一辙。借助奥运会契机,阿迪达斯推出曾2012双价值350美元限量跑鞋,引起热捧。

BOOST

REACT

4D

Nike Flyprint

Nike Flyprint 是耐克首次运用于功能性鞋履的3D打印织物鞋面科技。不同于以往耐克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Nike Zoom Superfly Flyknit,Nike Vapor HyperAgility Cleat,Nike Vapor Laser Talon),Nike Flyprint 并非鞋类中底解决方案。

  从本质上来说,Nike Flyprint鞋面是通过固态沉积的方式塑造形态(SDM),此项工艺就是将TPU纤维从线圈上松开,并且融化,进而层层编织、固化的过程。

ADAPT BB


……

难以超越的公司一个很有侵略性质的运动品牌公司。

没有自家的工厂,可是却可以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到全世界。

很有行销策略的公司,限量版这词是从耐克出来的。

对新科技很有触觉的公司,一有大趋势就会尝试,Nike running app,NTC都做得很好。电商也做得不错。

公司很大,很臃肿,可是还能保持市场竞争力,这很难得。

对市场占有欲很敏感,有机会称霸就不会让路。

很擅长用煽情来燃起人家的斗志,这没什么不好,也没什么好,就体现自身的品牌形象罢了。

很在意个人主义的运动员,提倡英雄主义。

很现实的公司,一切以数据为主。





很多短短碎碎的感想,如果整理起来,这篇会很长,等我有兴致吧。每到高考、中考前,业绩就会猛然增长的神奇公司。我比较关注篮球,所以以一个篮球迷的视角来看Nike。


前几天去了商场的阿迪达斯,看到了我家库里的球迷版队服。
售货员小哥说,这是一批新上的,赶紧买吧,马上就不跟我们合作了。
我嘴一欠,问,那和谁啊?
“Nike呗!”旁边的一个小朋友说。

前些日子,詹姆斯广州行,Nike的品牌活动,虽然不是詹蜜,但看到那个阵势,啧啧

这是你詹。



这是我库。



的确,因为库里,UA在中国推广还不错,但相较于Nike的大手笔,还是需要做更多。

评论里有位知友说放这两张图不公平,在此回复一下那位朋友。


两个现场我都有去过。
在田家炳,我库在场外粉丝的欢呼下最终出来打了招呼。而老詹直接在天河体育中心外面举行大游行。
一个球星拥有多少粉丝是球星自己的个人魅力决定,但赞助商能让粉丝在多大场面见到,这就要看品牌的综合实力了。
我放照片仅仅是想吐槽一下,没别的意思。科科,专业制毒公司,元年纯度百分百,今年复刻换个屁股,明年复刻换个皮面,后年复刻少块碳板,终于等到某年百分百纯度复刻,全球限量,发售价1K+,市场价3K+,图的是什么呢?是打开鞋盒散发的那股子皮臭?是水晶底没氧化前的一抹湛蓝?是高帮上脚后被截肢的小腿?还是脚踏新鞋连路都不会走,地铁都不敢坐?然而并没有卵用,谁有勾子屁股的白水泥,咱们好好唠唠?

——————————————————反正是条线————————————————————

并不是AJ脑残粉,滑板用Forum,跑步997,塑胶地老北京,水泥地HD11,爬山有山光,车间踩红翼

另:不知道是不是小概率,我身边玩鞋的几个哥们(我也是)平日里最常上脚的其实还是:







人字拖与IT产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难道不是广大学子热爱的考试必备品吗钩子玩饥饿营销的时候,雷军还没进金山最会立slogan的推销广告公司,nike不做鞋子的生产者,只做鞋子的搬运工不谈科技,技术。从纯篮球商业活动的角度对比阿迪达斯和nike两家公司。

我是一名篮球爱好者,从13岁开始便参加阿迪达斯,nike的各类篮球比赛。

阿迪达斯02年施行三人制街头篮球赛,网上或指定商店报名,每个队120元左右的报名费,每队限报4人,可领取4件球衣。分别两个组别,16岁以下,及16-24岁。获得地区冠军可晋级全国比赛,05年我们第一次报名的是16岁以下,被高中生的虐得体无完肤,打了三场15分钟的比赛,卷铺盖走人,身份核实的漏洞很大,很多高龄段的学生报16岁以下的组别。活动策划上,用广告牌把每个半场围上,街头式的音乐,裁判统一白色短袖,在我们参加nike活动之前还是觉得不错的。

nike06年开始在成都举办火力工厂,为期3天的训练营,请来了专业美国的训练师,每一个训练师匹配一个翻译,报名即送一套火力工厂球衣,是一套,而且免费。正反两面都可以穿。整整三天时间,教练很细心教基本功,折返跑,上篮要领,提升体力的方法等,我现在都怀疑大夏天太阳顶着晒我是如何坚持下来的,除了热爱真想不出其他什么理由了。每天期待训练的心情堪比小学参加春游还激动。当时在电大校园内,几个教练打表演赛,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真人扣篮。同年,阿迪达斯依然是三人制篮球赛,一成不变,和nike宏大的场面(你可以脑补下整个篮球场,10-20个全场,一片红色训练服的场景),球员的认可度来讲,阿迪达斯的比赛,真的弱爆了。

07年,nike举办火力工厂2,前期也是3天训练,评测报名者的综合能力。照样一套免费衣服,评测能力项目会有,短跑,运球,比赛等。最后筛选top 200球员,进行自由分组,同时那套免费的衣服会为你印上号码。整个活动井井有序,有很多个教练和裁判。我运气很好,分到了一个强队,代表成都去参加了全国比赛,第一次去北京东单球场,看到了老炮儿皮尔斯。同年,阿迪达斯把半场比赛改为全场, 叫“五攻天下”。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比赛制。
值得一提的是,上学时两件火力工厂的衣服穿在身上总是感觉自带光环。


09年,nike还是同一样举办了叫作“胜者凯旋”的活动,前期依然是评估个人能力,后面比赛制。最不一样的地方是8强可以拿到科比成都行的门票!你知道最后16进8的比赛中,我们逆转淘汰对手拿到科比门票的心情吗?就是快10年时间了,我现在不时想起来都会扬起笑容,热血澎湃的感觉。然后这一切都是免费,免费!同年,阿迪达斯还是5人比赛制,也可以见明星,那一年是谁我忘了,总之我第二次倒在了8强上,必须要夺冠才有机会参加全国比赛。


看见了吗?nike的商业活动真正是用心在为喜欢篮球的人搭建平台,而且机会给到了很多像我一样的平凡人,你不一定是第一,通过努力,哪怕是8强也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偶像。对我来言,nike的活动带给我的远不止那些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而是对篮球,对友谊,对青春书写下的最精彩故事。
而阿迪达斯却像是为商业活动而组织,成本也不小,但是没用心。
nike的篮球代言人都是巨星中的巨星,然而,没有任何大牌行为,在中国行的活动中,每一次都是全身心投入的演出。
为什么说nike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用户忠诚度高,我想是从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吧,我除了一双科比的crazy one是阿迪达斯的,其余全是nike。
我读了大学再没参加过任何比赛,谢谢nike提供每一个普通人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实现梦想的机会,让我们对篮球有了新的认识,帮助每一个热爱篮球的孩子提高技能,给于遇见强者的平台,体验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在球场上当英雄的光荣时刻,最最重要的是,强化了我们对于篮球那份最真挚的热爱。

感谢你给我的光荣,我要对你深深的鞠躬,因为付出的努力有人能懂。
可能再也没有一个品牌能让我再穿在身上产生荣耀感,使命感的了。


利益相关:I'm diehard fan of Nike and Kobe. I mean, Diehard.曾经9个月穿坏了3双同样的耐克鞋(3个月开胶,换了2次,最后一次退了),从此变阿迪粉,耐克黑。Nike是我最喜欢的美国品牌之一。
Nike的营销和产品是称霸世界运动品牌的两大拳头。
并附上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7A3cBhvA0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j29XCl2aQ
这是Nike在今年8月份发的一系列的广告。如果使用Nike自己的话来讲:
IF YOU HAVE A BODY, YOU ARE AN ATHLETE.(如果你有身躯,你就是一名运动员。)
这句话贯彻在了Nike这家公司的血液之中。所以你会看到许多人,除了专业运动员之外的人也十分喜欢Nike,Nike极其推崇竞技体育里面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美国精神)从另一个方面,Nike和Apple一样,赋予了产品一种“优越感”的属性。就像有回答里说的,Nike是运动品牌里面搞限量版最多的。
在官网上和这句话成对出现的还有这句话。

OUR MISSION
BRING INSPIRATION AND INNOVATION TO EVERY ATHLETE(我们的任务是带给每一个运动员灵感和创新)
对运动员的尊重也是Nike的“杀手锏”。这里插播一个小故事。
话说,Michael Jordan在1984年离开北卡初入NBA时,各路球鞋商纷纷给出MJ合同,耐克匡威阿迪达也各自伸出了橄榄枝,其实当时MJ老爷子十分想要签约Adidas,因为MJ是一个狂热的Adidas fans。在签约Nike之前MJ甚至都没有穿过一天的Nike。
这一日,Nike和MJ说:“哦伙计,我们这开展会,你看看你闲着也是闲着,来我们这里耍耍吧!?”MJ一想,也是。反正我不喜欢Adidas开的合同,这么大的厂才给这么点钱,我要给他们适当的施施压。于是,MJ就痛快的答应了。当天,Nike把自己全部的鞋子全都给MJ试了一个遍。非常的有诚意。临走还给MJ送了两颗大白菜。但结果是,MJ说“他们真的很努力”(你是个好人),回来还继续谈和Adidas的合同。但是Adidas就是死活不多给钱。谈判遇到了僵局。Adidas认为,丫的小样儿,冷上他几天,看看签不签。就在这几天,Nike给出了比Adidas高的多的合同并给了MJ好多福利。终于,屌丝成功赢取了白富美。(本故事有所删改,望见谅
可以说,任何一个名牌都不会有Nike这么有人文关怀,咱们看看线下。各路的体育明星中国行。KB、LBJ、C.Ronaldo,哪一位来了都不亚于歌星开演唱会。来和fans见个面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Nike会给参与的fans各种福利。而且这些福利是足以让fans为之着迷的。
综上,这就是Nike的最引以为豪的地方——营销。众所周知,Nike没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厂。这点和Apple一样,如果Nike是运动品牌里面的Apple的话,那么没有人敢称自己是Samsung,Adidas也不行。
电商领域,Nike十分注重线上的购买力。打开http://nike.com。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字买买买。而且免邮,其他的品牌好像是收邮费的吧。而且售后真的很好,比起某些奢侈品牌也要好的多。

大家也都有所涉及了。Nike的竞争力在各路黑科技。什么Zoom air、Max air、Total air、SHOX、Air sole、LUNARLON、flywire、Flyknit、Hyperposite、FREE。有人这样问Nike的人,现在是运动休闲当道,你们怕不怕被抢饭碗阿?
不怕!俺们是人民的队伍!!!
开个玩笑,当时就说了两个字,科技
确实,运动休闲还真是时尚界大热的词汇。但是你见过哪个品牌会把自己丑陋的大logo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纵向对比,Nike可能是玩大logo最嗨的品牌了。
在今年9月Apple发布了新一代的Apple watch。发布会从天而降一个Nike+版的Apple watch。全场人都穿的是Apple style,唯独讲解Nike+版Apple watch的Nike的人,穿了一身大logo。你能说大logo是丑的吗?也不能一言蔽之。只能说是另一种style吧。
刚才也说到了。Nike和Apple在今年九月强强联手了。我喜欢的两个美国公司终于联合了。(ps:Apple watch Nike+真的丑。)这是Apple的另一个战略,也是Nike的。Nike把从衣服裤子鞋子上的科技提升到了另一个领域上了。其实,Nike做智能硬件也是一把好手。早在Apple watch没有发布之前,Tim Cook手腕上就是带着Nike FuelBand。可以说,Apple watch上有很多灵感来自于Nike。
最后。Nike Inc.很多东西让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里热爱体育的孩子找到了冲破极限的动力。这家公司在推动体育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谢谢各位观众大老爷捧场。前几天在虎扑看到一句话,有时莆田比钩子更用心

聊一聊Nike与运动员合作这一方面的情况,在与运动员进行商业合作上,Nike可谓是成功,也最为成熟的一个品牌厂商。

他们一直奉行着两个策略:签最好的,签年轻的

你看像篮球世界里的勒布朗詹姆斯、科比,足球世界里的 C罗,Nike 在投资运动员的决策上不光是要投最好的,还想着要长期持有。但到底是什么让 Nike 总能签到最有影响力的运动员呢?

这首先得益于 Nike 庞大的“球探”体系,让他们能够尽早发现初出茅庐的优秀运动员,用非常便宜的价格让他进入 Nike 家族的阵营。比方说,Nike 第一次签纳达尔的时候,纳达尔才 13 岁;签李娜的时候,李娜才 15 岁;签刘翔的时候,刘翔才 18 岁。

Nike 早年签林书豪的时候,林书豪还是金州勇士那个打不上球的落榜秀 ▼

Nike 的“球探”阵营不仅是庞大,而且非常专业。专业到什么程度呢?随便举两个栗子:

Nike 早几年在中国的体育市场部负责人李彤,也就是主导签下 18 岁刘翔的这个男人。他本人就是刘翔之前一任的 110 米栏亚洲纪录保持者 ▼

作为曾经的田径名将,李彤在体育界深厚的人脉,解决了一个 Nike 作为外来品牌与中国体育总局及各种协会间的合作麻烦。也有足够的资源去帮助 Nike 发掘更多优秀的本土年轻运动员。

如果不是碰上足协主席南勇贪污入狱的牵连,李彤也许还会在 Nike 和 中国体育界之间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至少不太会闹出易建联和李宁球鞋纠纷的那种尴尬 ▼

另一个栗子是 Nike 经常在全世界各地举办的青少年运动员选秀活动。非常非常的专业,总是能聚集当地最好的青年苗子,从中选出佼佼者签入 Nike 的家庭阵营。

你看他有一年在卡塔尔和阿联酋举办的青少年足球签约选拔赛上,就让当时的意大利国家队主帅卡纳瓦罗来带队选秀。对于青少年球员来说,无论选上没选上,心里都有着莫大的荣耀 ▼

同样的,Nike 也和姚明的基金签下了中国青少年篮球的合作计划。为年轻的中国篮球运动员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商业收入的可能。

你看有意思的是,尽管在 NBA 的职业生涯姚明一直签约的是锐步,但在他 16 岁那年,拿到的第一双商业赞助的球鞋,还是来自 Nike ▼

极深地介入某项运动的青少年培养体系,极早地发掘有特色的优秀年轻运动员。这让 Nike 能在非常早的时候就和最优秀的运动员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在那些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未来天皇巨星的苗子身上,Nike 更是深深懂得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道理。

就好比在 18 岁还未进入的勒布朗詹姆斯面前,Nike 和 Adidas 都抛出了超过 2500 万美元的代言合同。勒布朗最终选择 Nike,据说是因为当时 Nike 把他和他的全家接到 Nike 总部,参观已经专门为他定制研发的球鞋。

当然更重要的,是 Nike 最终给 18 岁的勒布朗开出的价码: 7 年 9000 万美元

除了砸钱,Nike 在长期持有顶级运动员的合作中,还会根据运动员本人的性格特征,结合 Nike 的品牌文化,重新给运动员打造他自己的品牌。

好比像科比,早期和 Adidas 合作的时候,定位是全能的 “新飞人”,打造的签名鞋都更注重科技感,并不包含科比本人的性格特征 ▼

而科比签约 Nike 以后,他乖张偏执的性格恰好成为了 Nike “ Just do it ” 文化里最好的招牌。

你不爱我,就恨我。你总要选择其中一个

你看同样是给一个明星定性,Nike 不知道比 Adidas 牛比到哪里去了 ▼

同样你看,Nike 给网球天王费德勒的定位就是一个温暖可爱的大男孩形象。

为了让这种形象变得更深入人心,Nike 甚至还给费德勒推出过 emoji 表情的系列产品 ▼

对签约运动员的长期持有,除了在他们巅峰期的共享荣耀,Nike 也把这些运动员的低谷期考虑在了一起。

这一点在网球的纳达尔身上、高尔夫的老虎伍兹身上,以及我们的刘翔身上。Nike 作为一个合作方品牌,都做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在刘翔身上,Nike 是真正的做到了 “ 不离不弃 ”。这给了合作的运动员非常巨大的信心。

哪个巨星没有低谷,但能在高低峰期拿出恰当的合作手段,这是其他品牌在签约运动员的合作上远远不如 Nike 的地方。

但 “不离不弃” 也不是没有门槛的,也曾有一些顶尖的运动员被 Nike 解约。像菲律宾的超级拳王帕奎奥,他就因为多次在公开场合出言侮辱同性恋,领到了 Nike 最著名的一纸解约协议 ▼

当然,Nike 自己也曾因为过分自大,在争取签约顶级运动员的时候办过一些狠蠢的事情。像姚明、像库里、像德约科维奇,原本 Nike 当然是有机会拿下这些既顶尖又有巨大市场价值的运动员的。无非是聪明人做了一点蠢操作。

即便如此,Nike 也依然是运作运动员的商业合作上,作为成功,也最为成熟的一个品牌厂商。几乎只有在 Nike 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与他合作的运动员是真正的在传播 Nike 的文化,也是真实地在为自己从事的这个运动做着一些事情 ▼

你看,

签约运动员这么常见的一件事,你也不是光凭财大气粗就能够搞定的。有时候你要凭的是诚意,有时候你要凭的是人脉。还有更多时候,你拼的是自己在这个运动领域到底投入了多少心血。这是国内的特步、李宁、361度这些品牌虽然有了钱,还远远追不上 Nike 和 Adidas 的地方。

这当中,也只有李宁做得稍稍好一些。也只稍稍而已。

回过头再看十多来年一直穿着 Nike 的费德勒和纳达尔,是什么让我们对一个运动有了那么多,舍不得又放不开的感情 ▼

能让你感觉到青春心跳的,才是一个好运动品牌。

曾经是耐克的员工一枚,作为亲历者,谈谈感受!

用最简短的话来说耐克,耐克至今是我亲历的最佳雇主!可能会有知友好奇,那么好的雇主,为啥离开呢?当初我离开,主要是为了出去留学,转向时尚领域。所以后面的职业发展路径有些变化。但这不影响我对耐克自始至终的热爱。

入职耐克前,我曾经很纠结。因为耐克给我offer时,我已经拿到了另家法国集团公司的offer。而且在那里已经工作了2周。 那时还是1990年代中期,其实耐克的名气并没有现在那么大。 只知道它卖运动品。而另家公司是达能集团,做食品的,在当时也很大。 两家工资待遇差不多。 所以我还是比较犹豫。

我咨询了我前任美国老板(前家雇主),他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作为年轻人, 你觉得卖运动产品更有意思,还是卖牛奶更有意思?”

虽然对卖运动产品当时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但是我还是选择了耐克。 而且值得庆幸的是,事后证明这真是个正确的选择(感谢上帝!)

我进入耐克时,正是耐克将中国总部从广州搬向上海的时候。所以一切都是新的。 新的办公室,新的一大批入职员工。差不多都是24-25岁左右的年龄。 而耐克的运动文化,注定这是一家充满活力及积极向上精神的公司。 我和我的这些同事们,至今离开耐克10多年,依然相互保持着联系。耐克于我们更像是大学校园,让我们彼此保持了一种校园同学的亲近感,而非商业公司彼此竞争的同事。

耐克对我个人最大的影响在于为我(及我的同事们)很早就打开了一扇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切身的认知。 在耐克各种活动是很多的。我们每年至少2次出国各种培训和会议,与其他各国的耐克同事交流。要知道1990年代,很多人出国还在被拒签,我们就已经飞向世界。


现在马拉松如此盛行,而我们1996年就在夏威夷跑了自己的马拉松(其实我是走下来的哈哈)。耐克所有的集体活动都少不了运动项目。耐克必面试的一个问题是“你爱好什么运动?”。 其实我入职前不算个真正的运动爱好者。但耐克的运动文化带动了我成为一个运动爱好者,并且让我的运动习惯保持至今。无论是我身边退役的职业运动员同事,还是这些公司运动活动,以及碰到的各类世界(中国)体育明星,都会激励你成为一个运动爱好者。 也正是从这里, 我相信了运动并非仅仅健身,而是锻炼人遇到困难, 及人生低谷时,让运动员那种永远积极向上的精神贯穿自己的人生。





哈哈,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去美国夏威夷。1996年。和耐克韩国的2个帅小伙们一起。




这张图传的时候是正的,不知道为啥上来就倒了。和耐克创始人Phil Knight,就是《Shoe Dog》的作者。摄于1997年,正值耐克25周年庆。哈哈哈,见到了当时的篮球明星Michael Jordan.


我们常常出国开会。从中感受到,出差,换个环境,是融合同事关系的一种好方法。有什么纠结共同旅行一次,都了了。哈哈。


各种搞怪活动,哈哈。



在波特兰总部。




我们销售部和市场部是活动最多的部门。所以各种照片也很多。我的大多数同事现在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耐克是所好大学!



在美国总部过生日。我有个特别好的帅老板,哈哈。


这是我至今最爱的LOGO。



虽然传的都是看似在玩的照片,其实在耐克还是学到很多东西。只是各类培训和工作时拍的照片不多。耐克当时为我们这群20几岁的青年人创造的氛围,在其他公司很鲜见。我们基本上很多人20多岁就已经独挡一面,被充分授权。我们当时的老大(总经理),也只是刚30岁出头。和我们一样,热爱工作,也热爱玩乐。长得也好帅。 耐克的运动文化,使得它当时的员工都很有朝气,阳光。反正我们当时的男同事我都很喜欢,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冷芸:

冷芸,博士,其研究领域主要为中西时装体系对比。 服装商业顾问及时尚评论人。其撰稿媒体包括《周末画报》,搜狐时尚,及《BoF时装商业评论》。其培训合作企业则包括唯品会,康泰纳仕时尚培训中心等。2013-14年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访问学者;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金(Fulbright Scholarship)获得者;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时装营销管理硕士。曾就职于耐克、百丽及利丰集团。所从事的工作包括零售、销售、运营、产品开发、商品管理、市场拓展及总经理等职务。主要著作《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时装买手实用手册》。

冷芸目前也开设了3个线上课程:买手;新人职业生涯规划;服装创业者课堂。更多详情,可以关注本人货源通专栏;微信平台或者博客。


联系方式

货源通:冷芸时尚

微博:冷芸时尚

微信平台:冷芸

值乎:Christine Tsui

赤兔: 冷芸

分答:冷芸时尚

喜马拉雅:冷芸时尚


冷芸会员俱乐部(不同于冷芸时尚圈):

冷芸时尚 | 成为会员,与冷芸一起读书及解读时尚行业


冷芸活动公告:

冷芸live | 独立设计师创业是否可行?

冷芸live | 服装行业的前景是是什么?

冷芸live | 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级服饰品牌?

冷芸live | 新时尚产业需求下如何规划职业?

冷芸live | 服装设计师与买手如何做市场调研?

冷芸的Live | 服装买手究竟是做什么的,前景如何?


线上课程:

冷芸迷你商学院 | 服装创业者线上指导课堂第2期

冷芸迷你商学院 | 线上买手培训课程介绍


冷芸时尚圈已经成立。本群是开放群,主要是为了让时尚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和时尚爱好者通过此平台相互认识、学习和成长。若想加入冷芸时尚圈,请加微信zhs_dqqz,并务必注明“冷芸时尚圈+姓名+入群理由”并说明入群希望得到的收获。本群只关注时尚行业内容,严禁发送广告、低俗、社会、政治等不相关内容。违者将被退群及拉黑。

这几年耐克的产品质量并不是很好,但依然很喜欢。也许是小时候的心魔困扰,初高中喜欢篮球,看到其他人穿着耐克球鞋打球会羡慕到不行。虽然穿耐克并不会让你有质的飞跃。但不得不说他的设计非常钟意。现在买运动鞋服依然是非耐克不买。很喜欢耐克的设计,希望毕业后能去到耐克工作。因为很喜欢。只买耐克家的跑鞋,其他没接触过。只门店挑选订购。不怎么关心广告营销。

日常走舒服,跑步不磨脚,质量好耐操。

就这样,我没理由下一双跑鞋不是耐克。

看到这个话题,来聊聊耐克近况。作为行业老大的耐克在最新的一个财年结束后,仍旧没有给追赶者留下太多机会。但他们奔跑的速度似乎“慢”了下来。


在截至2017年5月31日的2017财年,耐克集团的营收达到343.50亿美元,增长8%(剔除汇率因素,下同),超过阿迪达斯、安德玛和彪马三大品牌2016年收入相加的总和(这三家公司财年以自然年计算,其中阿迪达斯为193亿欧元,安德玛为48亿美元,彪马为36亿欧元)。


其中,耐克品牌收入达到322亿美元,增长8%;集团净利润增长13%,达到42.40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2.51美元,同比增长16%。


运动服装、跑步和Jordan品牌是增长主力,其中Jordan品牌年收入首度突破30亿美元。


就像旗下的明星小威、费德勒、C罗、维斯布鲁克和杜兰特,耐克依旧在自己的地盘里具有绝对的统治力。但是,这个冠军并非完美无缺。


为什么说,老大的速度降下来了呢?


2015财年,耐克集团收入达到306亿美元。2015年10月,他们给未来定了“小目标”:在2020财年让公司的收入达到500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从2016财年到2020财年这五年里,集团每年要保持10%的收入增长率。按照当时的发展势头,这个目标看着不难实现——2014财年和2015财年,耐克的收入增速都为10%。


不过,此后两年,耐克都没能实现每年的任务。2016财年和2017财年,其收入增长速度都是8%。


具体到两大关键地区,耐克的收入减缓趋势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大本营北美地区,2017财年增长了3%(2016财年为8%);一直高速发展的大中华区,增幅17%(2016财年为27%)。


在北美,耐克受到了强势反弹的阿迪达斯的有力冲击。2016年,阿迪达斯在北美市场增长24%;刚刚过去的2017年第二季度,其在北美取得了26%的增长。依靠Yeezy、NMD、Stan Smith等爆款运动鞋,阿迪达斯正在从耐克手里抢走更多市场份额。根据NPD集团数据,在美国运动鞋市场上,2017年5月,阿迪达斯的市场占有率增长五个百分点,提升到了11.3%,而耐克和Jordan品牌各自下降了1.2和3个百分点。





在中国市场,直到2017财年第四季度前,耐克营收增速已经连续7个季度放缓。从2016财年第一季度开始,耐克大中华区的营收增长经历了30%、28%、27%、23%、21%、17%和15%的下降,到2017财年第四季度增速才略微反弹到16%。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财年耐克历经股价下跌、评级下调以及期货订单下跌,全年股价下跌3.5%。


收入降低,耐克CEO不断创新求变


耐克CEO马克·帕克(Mark Parker)对这样的市场表现有着最直接的体会。2017财年,帕克的总收入为1390万美元,比2016财年的4760万美元,足足少了70%。直接给帕克收入拖后腿的就是股票奖励,由前一年的3350万美元大幅缩水至350万美元。



不过,帕克在2017年财报中并未花费太多笔墨讲述过去一年的坎坷,而是在思考未来何去何从,其中的两大关键词仍然是消费者和数字化。


2017年3月底,耐克曾推出“三双(Triple Double)” 策略。所谓“三双”,即双倍创新(2XInnovation and)、双倍速度(2X Speed )和双倍消费者联系(2X Direct connections with consumers)。


与之相对应的是,耐克加快了创新平台的进度,例如在2017年重点发展的三个缓震技术平台:ZoomX,Air VaporMax和Nike React;其产品研发周期也缩减了一半,已在北美和西欧启动的Express Lane业务将承担这个责任,中国在今年夏天也将启动Express Lane,服务城市为上海、首尔和东京;耐克还创立了新的Nike Direct organization,这个组织将会整合http://Nike.com、DTC零售,以及Nike+数码产品等渠道,再加上SNKRS和Shock Drop两个应用程度,以增加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按照消费者的地域范围,提供更方便的购物选择与体验。


“三双”策略为耐克在6月公布的Consumer Direct Offense业务提供支持。在耐克品牌的总裁特雷沃·爱德华兹(Trevor Edwards)的主持下,Consumer Direct Offense催生了一系列新措施和规划。


  • 首先,耐克集团表示计划裁掉其全球员工数量的2%(截止2017年5月31日,耐克全球员工为74400人)。


  • 其次,耐克确定了12个重点发展城市:纽约、伦敦、上海、北京、洛杉矶、东京、巴黎、柏林、墨西哥城、巴塞罗那、首尔和米兰。这些关键城市和所在国家将会在2020年前,为耐克贡献80%的增长。


  • 之后,耐克将全球市场按照了一个更简单的地理结构来管理:从2018财年开始,四个区域的市场表现将被集中汇报,即北美、大中华区、欧洲中东和非洲、亚太和拉美地区,而不是此前的北美、西欧、中东部欧洲、大中华区、日本及新兴市场。


  • 同时,耐克还计划砍掉25%的产品类型,将更多资源放在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产品上,比如跑步、篮球、运动服装、男/女子训练等。在阿迪达斯“爆款”不断的刺激下,耐克也推出了Air VaporMax这样话题量相当的产品,希望用“投其所好”换回消费者的“慷慨解囊”。


▲ Air VaporMax是耐克在2017年推出的一款极具话题度的产品


这种加快速度、持续创新的做法,确实有助于应对更加多变的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压力;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大城市也成为各大品牌树立形象和创造营收的关键市场。但秉承同样理念的,不止耐克一家。


在阿迪达斯最近的5年规划里,速度、重点城市和资源开放成为其坚持的策略方向。其CEO罗思德(Kasper Rorsted)表示,希望在2020年让阿迪达斯成为第一个真正的快运动品牌,追求更短的生产周期、更快的交货速度、更快的市场反应。


此外,阿迪达斯确定了六大重点关注城市:伦敦、洛杉矶、纽约、巴黎、上海、东京。到2020年,阿迪达斯希望在这六座城市里收入翻倍,并能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有趣的是,阿迪达斯的六个城市,全在耐克的12座城市的范围内,想必它们也是未来运动品牌最活跃激烈的战场。


这就意味着,在这次由内到外的自我调整背后,真正决定耐克未来的仍然是消费者。


▲ 消费者的行为在改变,品牌也要适时而变


在2017财年,耐克近年来一直大力主推的DTC(Direct-to-Consumer,直接面向客户)业务增长18%,达到了91亿美元。其中,数字零售贡献明显,收入增长30%。今年6月,耐克决定开始将自己的产品搬上亚马逊和Instagram。Raymond James的分析师塞德里克·勒卡布勒(Cedric Lecasble)认为,年轻人的观赛习惯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品牌应该更加靠近这些人活动的高频区。而耐克直接在亚马逊、Instagram上销售,有利于更好地触达年轻消费者。


对于另一大消费群体——女性,耐克也没放松。2017财年,耐克的女性产品收入增长了8%,而2016年的增长为17%。为了继续挖掘女性运动市场,该公司专门成立了女性业务团队,对各产品品类进行补充。最近,耐克将球鞋制造领域运用成熟的Flyknit技术第一次用在了服装类产品上,第一块试验田选择的就是女性运动内衣。


2017年5月,CEO马克·帕克在耐克冲击2小时马拉松的Breaking 2现场,见证了运动员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跑出2小时25秒。在对2018年的展望里,他写下:“就像基普乔格,我们也会毫无畏惧地全速冲向未来。”


更多关于耐克的内容,请查看耐克专题 > 耐克专题 — 懒熊体育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看看耐克的联合创始人菲尔·奈特写的《鞋狗》。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主人公从创立及发展耐克公司的过程中所遭遇的起起伏伏。

「为什么耐克会成为今天体育用品公司的老大?」 根据这本书,我归纳了以下三点主要原因: 首先是创始人的创业天赋、激情与愿景;其次是耐克自始至终所坚持的体育精神;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奈特先生在书末所谈到过的「运气」。是这三点原因,我以为让耐克成为了体育用品界的老大。

我们首先来谈谈创业天赋、激情与愿景。

以我个人对生活的观察,我觉得其实每个人在某些方面都会有些自己的小天赋。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受到,如果我们做的正好是我们在这方面有小天赋的事情,这种事情做起来都比较顺利。同样的,创业也需要天赋。 在我看来,某些人似乎是天生为创业而生的。 他们不喜欢朝九晚五、呆板及所谓的稳定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奈特先生也是这样。他是斯坦福大学 MBA 毕业生。毕业后本可以顺利进入会计事务所做一个拿着丰厚薪水的注册会计师,但是他却一直蠢蠢欲动,希望干些什么能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刺激与热情的事情。于是,在做 MBA 毕业论文时,他就已经想着要去日本进口跑鞋。MBA 毕业写这样一篇论文,我知道现在的人听起来觉得可能太没有智商了——进口贸易而已,有必要做一篇研究生论文吗?但是我们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那时是 1960 年代。大家知道日本与美国自二战「珍珠港事件」之后,其实相当长的时间里,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在当时的民间也一样。美国人处处防范着日本人;日本人也一样。两国人民之间实际上还处于彼此不信任的阶段。而那时只有 20 岁出头的奈特,就在这个环境下,乘坐了当时还不是特别安全的长途飞机,辗转几十个小时,来到日本。不仅如此,他当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没有注册资金,没有公司,没有员工,居然凭着自己一股天生冒险的勇气,说服了当时世界一线的跑鞋品牌鬼冢虎给予他在美国销售的代理权。在我看来这种勇于冒险的勇气就是一种创业天赋。

当然,天赋固然重要,然而,仅仅靠天赋肯定是不够的。 对于创业来说,除了天赋,其次就是你的创业激情。奈特对体育产品的兴趣,始于他本身对运动的热爱。他在运动上的天赋虽然也不错,但难以企及世界一线运动员的水平。 既然成为不了世界上最顶尖的运动员,那么做一个与最顶尖运动员合作的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奈特决定做一个能为专业运动员提供专业装备的创业者。 而这个目标,成为了他创业激情的动力。当然,作为年轻人,你也要判断究竟什么才是能真正激发你激情的事情?我在现实工作中碰到过很多人。 应聘前告诉我多么地热爱眼前这份工作。但是他们常常只做了几个月就离职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说:「哦, 这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当然我也非常理解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有时确实需要通过尝试不同的事情才能了解到自己真正的爱好。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工作,对你的未来也并没有帮助。

也因此,拥有一时的激情很容易,但要让激情长期的可持续并不容易。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遭遇人生特别杂乱、祸不单行的日子。比如,书中的主人公,虽然公司在初创期,业绩每年都几乎翻倍增长,但因为他们当时是销售商,需要先将所有货款结算给供货商,随后等把鞋子一双双卖给消费者后再把现金回笼,再去下新的订单。一头是批量付款;一头是一双双卖鞋,这个业务模式决定了他们的银行账户里总是处于现金不够的状态,也就是专业上我们俗称的「现金流」问题。也因此,他们需要经常向银行或者其他公司先借款去购买鞋子,然后等鞋子卖掉了再把钱还给银行或债主。 而有一次,为了还清一家叫日商岩井公司的欠款,因为总公司账户钱不够,耐克不得已将公司所有分公司、店铺的银行存款都回笼到总公司账户,预备用这笔钱去归还日商岩井的欠款。 但与此同时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