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货源通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莆田鞋 >  高仿运动鞋在哪里进货渠道


高仿运动鞋在哪里进货渠道

发布时间:2021-01-12 12:56:59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高精品运动鞋在哪里进货渠道,  请详细阅读下面内容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有需要莆田鞋一手货源厂家微信号请加本站客服微信:huoyuantong2


还记得那双“全民跑鞋”带给你的美好记忆么?跑鞋矩阵的启蒙也许正是起源于美津浓(Mizuno)。

说起美津浓跑鞋,就离不开Wave机械减震技术。机械减震没有标准定义,一般对应于材料减震,大致指的是靠较硬的材料通过一定的造型使之能受力变形之后回弹复位来提供缓震与回弹。与之对应,大多跑鞋则是靠柔软的发泡中底材料在压缩和回弹中提供减震和反馈。许多厂商都曾涉足过机械减震领域,例如体育巨擘阿迪和耐克就有Bounce和SHOX,但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屹立二十年不倒的只有美津浓Wave而已,最早使用Wave技术的Wave Rider现在已经二十岁了,也许比很多人的跑龄都要长不少。

从坦克一样的旗舰慢跑wave prophecy,到顶级马拉松竞速鞋日产“皇速”wave emperor japan,几乎每一双美津浓专业跑鞋都有Wave。但除了Prophecy和Creation以外(最多加上个偏门的Frontier),其他美津浓跑鞋用的都是夹在中底材料中的单层Wave,也许这就是美津浓能如此大范围、如此长时间地使用机械减震技术的原因——因为机械减震并不是绝对的主体。美津浓对Wave的描述是“クッション性”和“安定性”的结合,也就是缓震性和稳定性的结合,并不偏重于有些机械减震技术宣传的弹性。有些美津浓店会提供两块板子用于体验Wave,一块是纯缓震材料,一块加了Wave片,给人的体验是有Wave的在材料变形时更加稳定或者说富有支撑性。但很显然,真正作为缓震主体的还是发泡材料,Wave只是其中的骨架。

在一块柔软的材料中掺一块硬板会发生什么?很显然这块材料相比之前会变硬,偏硬也是美津浓跑鞋给很多跑者的印象。但与此同时,硬板会使材料的变形更规整,所以跑鞋会更稳定。再有,发泡类中底材料的的缓冲性能在长跑中会不可避免地衰减,加入硬板能在单次长跑中减弱这一效应(然而,长期来看,Wave片的寿命并不比中底材料更长)。另外,硬也往往意味着弹,EVA类跑鞋做弹的办法往往就是做硬,如果中底材料本身回弹并不出色,硬质的Wave片还是能助其一臂之力的。不过,Boost等新型能量反馈材料已经让软也能与弹相结合,还不易衰减,Zoom X等更新一代材料更是在软、弹的同时还做到了轻,这些发泡中底材料的革命性进步在某些方面已经远超于机械减震+传统材料,可惜美津浓的中底材料还没有完全跟上这股潮流。

PS:下文鞋款数据来自网络。


缓震系列

以下均是美津浓缓震系慢跑鞋。美津浓缓震系慢跑鞋用的是平行Wave(parallel wave)和无限wave(infinity wave),这两种Wave片内外侧相差不大,有些甚至是内外对称的。因此,这样的Wave片内外侧受压变形程度相近,内侧并不具有更强的支撑。

以下鞋款大致按缓震量由高到低介绍,这也基本意味着介绍鞋款的重量会从大到小。顶级、次顶级的区分在美津浓、亚瑟士这两家专业慢跑鞋众多的大厂里是很难吃得开的,我们根本找不到一个能简单一刀切的标准。Kayano、Nimbus是不是顶级?如果是,那定价更高、后跟GEL托盘的kinsei呢?那号称超前十年的Metarun呢?那GEL用量最多、定价更高的quantum 360呢?那鞋底最厚的HOKA式大厚底跑鞋33 M(键盘分类侠是不是不认识它呢)呢?如果你在后面几双里定义出个顶级,那是不是该把别的都变成次顶级?就算不贬到次顶级,那顶级之间也得分个高低贵贱,那是不是该来个超顶级、真顶级?到了这个地步,顶级、次顶级简单一刀切的初衷已经被完全违背了,专门地区分这两类也就意义不大了。

以下说法也许不太准确,不过我认为顶级、次顶级这样简单的二分法只适用于双峰分布(有两个相互差距极大、但内部相近的群体),可惜这两家专业慢跑鞋的缓震性由大到小基本是连续分布的。因此,我认为最恰当的介绍方法只能是线性地连续介绍,这在之前的ASICS跑鞋分类中已经试验过一次。

  • Wave Prophecy 6
鞋重(男US 9码):363g
前后落差:12mm

机械减震的扛鼎之作,大陆也常称其为“预言”。上文说过,美津浓是目前唯一广泛在产品中使用机械减震结构的跑鞋大厂,而全掌机械减震的prophecy是美津浓跑鞋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型号,是一辆名副其实的机械化坦克。

prophecy是美津浓把无限wave技术用于全掌的概念车,之前的老牌旗舰creation中的无限wave则仅局限于后跟。无限wave的“无限”应该取的是数学符号∞的外形,因为美津浓双层wave的造型很像这个无限符号。这种用于减震的机械结构靠上下两片wave板的弯折来提供减震和回弹,连接上下两块板的缓冲材料柱也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无限wave的下层Wave直接连接外底橡胶,所以外底橡胶也会呈现类似无限Wave的履带式分节结构,预言全掌外底皆是如此。无限wave的上层wave片则并不是直接连接中底布(英文名strobel,用于在鞋底上固定鞋面的一层织物),上面往往还铺有一层中底材料,再往上还有中底布(预言的strobel上面还粘有一层最新的U4icX缓冲材料)和鞋垫,它们能在脚和无限wave板间起一定的缓冲作用。然而,预言6的后跟并不是这种情况。

预言6使用和5代一样的鞋底(两家日本跑鞋厂的大多型号每两年才换一次鞋底),而5代预言就完全去掉了后跟部分的中底,几乎全凭wave片完成后跟缓冲,本已非常机械化的脚感变得更加机械化。对体重足够的跑者,落地冲击足以驱动无限wave的变形和回弹,产生与材料缓震跑鞋完全不同的脚感,有“硬”但量很足的缓冲,还有优良的稳定性和还不错的回弹。但对一些跑者,尤其是体重轻的跑者,这双鞋脚感非常僵硬。这是一双蜜糖/砒霜式的让跑者“爱憎分明”的独特跑鞋。

不过预言的另一些特性所有跑者都会赞同。一是重,它是目前市面上最重的缓震系跑鞋之一。二是厚,双层Wave的外增高效果简直出类拔萃。三是鞋面支撑性极好,毕竟它是现在市面上为数不多的还在使用皮革缝线支撑条的跑鞋,还有个大喇喇的硬质塑料后跟,简直是披了一层坦克装甲。更流行的热贴膜支撑条乃至工程网布支撑条没有缝线不会磨脚,更重要的是重量明显比皮革更轻,但没有一定厚度(这也意味着它们得牺牲自己的减重效果)支撑性肯定和厚重的合成革没法比。出于这个原因,我们看到今天很多慢跑鞋仍在关键部位残留了一些皮革来加强支撑。你要问prophecy想保留多少皮革?它的答案是,全部。

有趣的是,预言6的鞋头网布其实已经是工程网布了,只是设计师并没有让它们像Saucony Triumph的鞋头网布一样去替代支撑条的作用,预言6的鞋头皮革支撑条还在那里。

  • Wave Creation 19
鞋重(男US 9码):360g
前后落差:12mm

元老级的缓震系旗舰,资历仅次于长青款Wave Rider。它的年龄是预言的三倍还多,比起年轻人还是保守不少——无限Wave仅用于后跟,上面还铺了很厚的一层中底材料,跑者的脚不会像预言那样和无限Wave亲密接触。前掌的Wave是单层的,也就是仅作为中底材料(U4icX,比上一代用的U4ic更轻更软)的骨架,让前掌变得更有韧性。因此,Creation的前后掌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后跟较为机械化,有冲程较大的比较硬的缓冲,前掌更接近常规跑鞋,前后掌靠上层连贯的Wave片完成过渡。很显然,它是给后跟冲击大的后跟跑者设计的。

Creation的鞋面也有大量皮革支撑条,因此支撑性也非常好。不过它的前掌支撑条已经是热贴膜了,可惜这并没有让它比预言轻多少。

  • Wave Enigma 6
鞋重(男US 9码):320g
前后落差:12mm

刚刚停产的产品,在一两年内跑者仍可以购买。它就是我提过的顶级次顶级一刀切导致定位混乱的典型。有使用无限Wave的Creation、prophecy压在头上,它“自然”被人分到了次顶级。但哪家的次顶级定价是150美元(4代是140美元)?哪家的次顶级跑者世界每次评测都作为顶级(premium)、高价(luxury)、顶级缓震(top cushioned)型号?在美国,它显然是和Nimbus、Triumph等大众化的顶级缓震跑鞋相提并论的,而prophecy、creation更多被视为GEL kinsei式的尖端、特型产品。

Enigma 6代和5代使用相同的鞋底,全掌单层平行Wave,前掌Wave分叉成内外侧两条(提供稳定性),作为受力中心的前掌中央没有Wave所以更软。Wave片上方的中底是U4ic材料,下方的中底是更轻更软的U4icX材料。以上堆料让它的缓冲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超过了与Enigma 5同期在跑者世界跑鞋实验室(RW Lab)测试的所有跑鞋,跑分接近满分。在软的同时,全掌Wave片保证了它的回弹和过渡不会太差,不至于陷入踩屎的境地——这可是美津浓,一个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踩屎的品牌。

Enigma 6还有一些经典美津浓慢跑鞋的要素——结实的皮革支撑条;高透气性的鞋面网布;厚实耐磨的外底;厚实柔软的ortholite鞋垫。这些特性大部分交给了它的继任者Wave Sky。

  • Wave Sky
鞋重(男US 9码):315g
前后落差:10mm

发售不久的新型号,Wave Enigma的继任者,很明显是美津浓直接对标ASCIS Nimbus、Zoom Vomero等脚感柔软的顶级缓震跑鞋的全新尝试,以前的美津浓或多或少都更偏向于硬和速度感。日本官网将其定位为目标是全马6小时开外到完走的跑者的跑鞋,显然顶级慢跑鞋本身就是厂商给入门跑者保驾护航而准备的。与Enigma 6一样使用了上层U4ic下层U4icX的鞋底,但Wave片变成了造型相当不同的Cloudwave,上下层中底的造型也完全与前任不同。wave片在中前掌仅局限于跑鞋内侧而非内外两侧,因此外侧更软而足弓也不失支撑性。下层中底以及与之相连的外底是分节的,每一节中底都有一定的活动度,像一个个活塞一样完成过渡和缓冲,这是在久负盛名的Brooks Ghost(这货又双叒叕拿了跑者世界编辑之选大奖,简直亲儿子)等跑鞋上久经考验的一种实用设计。上层波浪状的U4ic也一节节依附在下层U4icX上,不会影响下层的弯折。

Wave Sky的鞋面在中后部分仍然保留了大量皮革,但整体造型无论鞋面还是鞋底都更为流畅、现代,与大网孔、粗线条的Enigma 6设计风格完全不同。值得一提的是,这应该是近年来第一双10mm落差的美津浓慢跑鞋,之前的美津浓慢跑鞋都是祖传12mm落差(轻量跑鞋落差小一些,在9mm左右),与之相对的是,大众化的ASICS、Brooks、阿迪、耐克慢跑鞋都是10mm落差,Saucony在旗下4mm落差的轻量跑鞋kinvara大获成功后把许多慢跑鞋的落差降到了8mm。

  • Wave Rider 20
鞋重(男US 9码):295g
前后落差:12mm

比旗舰更出名、更有代表性的长青款,印象中是唯一有GTX版本(防水透气)的美津浓公路跑鞋。Wave Rider是最早使用Wave的跑鞋,也是目前历史最长的美津浓跑鞋。虽然顶级次顶级之分让人蛋疼,但作为慢跑鞋缓震量鄙视链的底端,Wave Rider毫无疑问要被分到次顶级,但这并不是问题,这就是它的定位。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受众,也许Wave Rider作为各项属性较为均衡的产品比机械化坦克prophecy有更多的受众。

Wave Rider从诞生之初起就是中后掌Wave,后跟平行Wave夹在两层中底材料之间,一路延伸到中足中底下方,起一部分中足抗扭转片的作用,前掌则是单密度缓冲材料。Rider一直属于慢跑鞋中比较轻的产品,Rider 17的轻量化程度在当年简直令人发指。但历经16、17代的极端轻量化后,美津浓发现Rider做得太速度向了,它毕竟是双慢跑鞋(目前日本官网可把它定位为全马目标430到完走的跑者的跑鞋)。于是设计师又把方向反过来,开始提升缓冲量和舒适度,与此同时就是几代以来的增重。鞋面由热贴膜换回了经过优化的皮革支撑条,网布在20代升级成工程网布进一步减少了皮革缝线支撑条的使用,总体朝着更好的舒适度、包裹性前进。中底布之上铺了一层U4icX材料,略微提升了缓冲。后跟Wave片下的中底材料从U4ic升级成U4icX,一个在更高缓震的美津浓跑鞋里已经大规模实践过的设计,配合改良结构的cloudwave,能有效提升后跟缓冲性。可以看到这一路走过来前掌还是没怎么动的,一方面可以说这让Rider保留了一贯的较强速度感,但也可以说前掌薄且无Wave导致缓震过少,对某些跑者来说是个缺陷。

此外,鞋面透气性、鞋底耐磨度、整体稳定性(就缓震系跑鞋而言)一直不是Wave Rider的弱项。

  • Wave Ultima 9
鞋重(男US 9码):290g
前后落差:12mm

和Rider很接近的产品,当然,名气上肯定没法和美津浓一哥相提并论。它们设计上非常接近,都是仅中后掌Wave的次顶级慢跑鞋。技术使用上两者大体近似(所以不存在谁减配、谁更“次”的问题),具体情况因为两者换代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变数,有时候Ultima甚至会早Rider一步用上新技术,比如说,Ultima早就用上U4icX后跟了。


支撑系列

以下均是美津浓支撑系慢跑鞋。美津浓缓震系慢跑鞋用的是扇形Wave(Fan Wave)和双层扇形Wave(Double Fan Wave),这两种Wave片内外侧形状差异很大,内侧Wave片受力变形程度较小,提供了后跟内侧到足弓下的支撑。双层扇形Wave内侧有两片紧密相连的Wave片,因此内侧更硬更不容易变形,比单层扇形Wave支撑性更强。

以下鞋款大致按缓震量由高到低介绍,这也基本意味着介绍鞋款的重量会从大到小。

  • Wave Horizon
鞋重(男US 9码):332g
前后落差:12mm

发售不久的新型号,之前没有类似的美津浓跑鞋,很明显是美津浓直接对标Kayano等脚感柔软的顶级支撑跑鞋的全新尝试,是全新顶级缓震跑鞋Wave Sky的支撑系兄弟。与Wave Sky同是Cloudwave、上层U4ic、下层U4icX,上下两层中底以及外底也都是分节设计,还都在中后部分保留了大量皮革。主要区别在于后跟内侧至足弓是双层扇形Wave,提供内侧支撑。另外,Horizon前掌使用了工程网布,网布上有编织密度高的支撑部分,不再需要Wave Sky那样的前掌内置支撑条。

  • Wave Paradox 4
鞋重(男US 9码):315g
前后落差:12mm

在Wave Horizon出现以前,它就是美津浓最贵的支撑跑鞋。其实它就是Wave Enigma的支撑系版本,叫它顶级支撑也不为过,只是它还维持着当年Enigma 4那140美刀的定价。

Paradox 4使用和3代一样的鞋底,中底上层U4ic、下层U4icX。它有着支撑性最为恐怖的Wave片,中后足有硕大的双层扇形Wave,前掌的Wave片一直延伸到脚趾。再加上宽大的鞋楦,它在很多方面简直像一双控制系跑鞋。事实上控制系跑鞋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它——强烈的支撑性带来的硬和重是迈不过去的坎儿,需要强悍控制性的跑者才会爱它。

  • Wave Inspire 13
鞋重(男US 9码):309g
前后落差:12mm

Wave Rider的支撑系兄弟,同属于同类产品中重量相对较轻、速度感相对较好的次顶级慢跑鞋。与Rider 20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跟内侧到足弓是双层扇形Wave,因此比Rider多了内侧支撑性。

Inspire 13使用与12代相同的鞋底结构,而那一代中底就已经比更轻的10、11代提升了柔软度和缓冲性(也增加了重量)。虽然鞋底结构(取决于制造时的模具,两年一换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节省开模成本)不变,但材料有升级,使用了新版的U4ic,比之前的U4ic回弹性略有提升。可惜的是,13代虽然是鞋面升级的一代,但并没有升级到工程网布,最早试水工程网布的还是亲儿子Wave Rider。


轻量训练

这里把鞋重低于以上慢跑鞋,而高于下文“超轻竞速”系列的跑鞋都归类为轻量训练鞋。这类鞋相比慢跑鞋有一些明显的轻量化设计,例如简化鞋面、削薄鞋底,但相比更轻的赛用竞速鞋而言轻量化又没有那么极端。在台湾,往往把这类鞋称之为“路跑鞋”,而更轻的那些竞速鞋则被称为“马拉松鞋”。

以下鞋款大致按缓震量由高到低介绍,这也基本意味着介绍鞋款的重量会从大到小,(日本官网认为)适合的跑者全马配速会越来越高。

  • Wave Sayonara 4
鞋重(男US 9码):261g
前后落差:10mm

刚刚停产的产品,在一两年内跑者还能买到。美津浓曾经有一双Wave Precision,当年风头正盛,拿到跑者世界编辑之选奖,结果突然被砍,换上了Sayonara。没想到仅仅过了四年,正值Sayonara 4拿到跑者世界最佳性价比奖之际,我们就要对Sayonara说Sayonara(再见)了。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跑者世界一剪梅。

Sayonara前两代和后两代差距极大。1代鞋底轻薄,前掌有这个重量少见的颗粒底,速度感非常好,获得跑者世界最佳首秀奖,二代直接沿袭同样的鞋底。结果三代画风突变,鞋底加厚,外底从颗粒底换成慢跑鞋样的块状橡胶,简直就是轻量版的Wave Rider,或者说简直像它的父辈Wave Precision,一下改变了自己的受众群。4代沿用3代鞋底造型(也就是模具相同),但材料硬度更大,这样又找回了些许速度感,对缓冲和速度感的平衡算是得到了跑者世界的认可。作为一双重量仅次于同品牌最轻的慢跑鞋的轻量跑鞋,它做到了比Wave Rider有明显更好的速度感,又比Hitogami等更轻的跑鞋脚感更软、缓冲更多。但该被砍还是被砍,必须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Sayonara 4有着透气性极好的大网孔鞋面,上面分布着辐射状的热贴膜支撑条和小部分皮革支撑。类似慢跑鞋的块状外底寿命不短,应该能撑到鞋面千疮百孔的那一天。

  • Wave Shadow
鞋重(男US 9码):252g
前后落差:8mm

Wave Sayonara 4的直接继任者,也就是重量仅次于Wave Rider的轻量跑鞋。同品牌的专业跑鞋一般越轻缓冲越少,越适合高水平、追求速度的跑者,反过来说,在美津浓缓震系轻量跑鞋里最重的shadow则更适合基础不那么扎实的更“嫩”的跑者,属于轻量跑鞋中的入门款。日本官网上以全马完赛时间进行跑鞋分类的图表显示,shadow仅仅高于wave rider,是以全马sub 430(在四个半小时内跑完全程马拉松比赛)为目标的跑者的选择,也可以用于全马400的训练,是“初心者”(新手)进阶的选择。定位类似的跑鞋有adizero Boston、Saucony Breakthru等。

作为入门型的轻量跑鞋,shadow用了一些慢跑鞋的缓冲手法:中底布(Strobel)上铺设一层U4icX,这种设计主要用于Wave Rider等慢跑鞋中,与之对应,美津浓日系竞速鞋里中底布表面毫无铺衬;后跟下方的中底材料是U4icX,这同样是用在Wave Rider等慢跑鞋里的设计。shadow的速度性主要体现在中底底相对Rider更轻薄,所以更硬弹,并且新结构的cloud wave在这里被用于提升响应性。另外,Shadow的外底虽然还是橡胶底而非Sayonara 1/2那样的颗粒底,但表面有许多突起的小方块,比一般块状橡胶在抓地力上还是要技高一筹的,Saucony最新的竞速鞋type A8也有类似的外底。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津浓第一双8mm落差的跑鞋,Wave Sayonara的落差则是10mm,大多美津浓轻量跑鞋的落差是9mm。日本官网的说法是,12mm大落差的慢跑鞋更适合给新手提供保护,而8-9mm落差的美津浓轻量跑鞋更有利于跑者练习更优良的跑姿。看起来祖传大落差的美津浓也有降低落差的趋势,对中前掌跑者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

  • Wave Catalyst 2
鞋重(男US 9码):278g
前后落差:10mm

Wave Sayonara 4/ Wave Shadow的支撑系兄弟,可以说是Wave Inpire的轻量化版本。作为轻量跑鞋用的是单层扇形Wave,而不是慢跑鞋上那种支撑更强但也更重的双层扇形Wave。这双鞋出道时间不长,看起来并非当时任何美津浓跑鞋的继任者,但稍微往前追溯我们就会发现它的前辈其实是wave elixir 8。上文说过Sayonara是继承了Wave Precision的衣钵,而当年和Wave Precision一起停产的就是支撑系轻量跑鞋wave elixir 8。elixir的意思是炼金术,而Catalyst指的是催化剂,两双鞋的名字似乎都在隔空喊话。

Catalyst的中底厚度和Wave Shadow很接近,因为落差更大,所以后跟其实还更厚,不过后跟没有用更轻更软的U4icX,U4icX只用于中底布上的铺衬层。外底基本就是标准的慢跑鞋设计,不像Wave Shadow有小方块,也不像wave elixir、Sayonara 1/2那样是颗粒底,仅仅是前掌用了发泡橡胶,但这一手很多慢跑鞋也会。Catalyst在速度性上的主要表现就是鞋底相对Inspire明显更硬,但总体来说还是一双非常厚重、偏向慢跑鞋的轻量跑鞋,重量甚至比以前的Wave Rider还要大。

  • Wave Aero 16
鞋重(男US 9码):235g
前后落差:9mm

仅亚洲地区有售的日系轻量跑鞋,比Sayonara、Wave Shadow更轻一级。

日本是轻量跑鞋的天堂,轻量跑鞋有广阔的市场,而有市场就有对应的产品。不仅仅美津浓、亚瑟士有亚洲区专供(以日本为核心)的轻量跑鞋,阿迪达斯、puma等国际品牌也有日本专供的产品,New Balance等国际品牌的一些竞速鞋都是日本设计师设计的,日本人对轻量跑鞋的偏好、购买力和产品积累可见一斑。这些日系跑鞋的特点是守旧,很多设计元素非常有年代感,例如一片式橡胶外底、简直是上世纪田径鞋穿越的ASICS sortie japan。当然,大多日系跑鞋还会与时俱进,对核心技术(例如中底材料)进行升级,但它们的鞋面都出奇一致地厚古薄今——几乎都以皮革缝线支撑条为主,对更轻、没有磨脚缝线的热贴膜和工程网布技术根本不感冒。鞋垫也多为很薄的EVA鞋垫,而非绵软的Ortholite鞋垫。再有就是颗粒底的大范围使用,日本人钟爱颗粒底跑鞋,而Nike Zoom Streak、Saucony Type A等欧美厂商的顶级竞速鞋都没有颗粒底。还有一点,很多轻量跑鞋鞋楦偏窄,一些日系轻量跑鞋这个特点尤为明显,很多人需要加大鞋码或者购买加宽版。

把Wave Rider 17的中底削薄,中底材料升级成最新一版的U4ic(比之前弹性、寿命略微提升),鞋面支撑条换成皮革,你基本就得到了一双Wave Aero 16。虽然是一套慢跑鞋配置,但由于鞋底比Shadow更轻薄,所以适合更不需要缓震、更追求速度的跑者,日本官网的建议是作为全马比赛目标sub 4、训练目标sub 3.5跑者的用鞋。

  • Wave Hitogami 4
鞋重(男US 9码):224g
前后落差:9mm

欧美美津浓签约选手常见的赛用鞋,也许是美津浓在欧美区最出名的轻量跑鞋,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速鞋,厚实的全覆盖橡胶外底已经说明了一切。原因在于,美津浓为亚洲区准备的顶级(最轻最硬)赛用竞速鞋emperor“皇速”系列(之前是spacer系列)在欧美区是不销售的,而欧美区也没有与日本区对应的产品(ASICS在欧美区有DS Racer近似对应于tarther“虎走”),所以只能矬子里面拔将军,在欧美区销售的型号中把最轻的型号作为主力马拉松赛用鞋。最后组织上已经决定了,就是Hitogami你了。

hitogami在日语中意思是“人神”,初代hitogami的鞋面设计即来源于日本能剧中的人神脸谱。二代鞋面花纹则来源于神道教中的"天狗"(tengu)。这两代的设计算跑鞋中少有的艺术瑰宝,然而3、4代的鞋面就变成完全功能性导向的热贴膜支撑条+网布,不再有日本元素图样了。hitogami设计之初是用来替代两双轻量跑鞋Wave Ronin和Wave Mush的a,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轻量科技热贴膜鞋面和轻量中底材料U4ic,虽然重量比前辈略大,但缓冲多了不少,让它变成了一双脚感相对更柔软、受众更大众化的轻量训练跑鞋。类似定位的跑鞋有ASICS skysensor glide“翔走”、NB Fresh Foam Zante等。美津浓曾有一双重量和Hitogami近乎完全相同的Wave Idaten Dyna,印象中官方给的建议和当年那双比现在更轻的Wave Aero非常类似,是全马4小时到3.5小时跑者的用鞋。从中不难推断,Hitogami并不是给跑神准备的硬核竞速鞋,只是比Wave Aero更轻一级的训练鞋。

虽然hitogami鞋面轻薄、中底材料密度低所以相同重量下用量更多,但这双鞋整体风格还是相当硬朗的,因为鞋底还是挺薄,后跟还有硬质Wave。全覆盖的厚实橡胶外底在轻量跑鞋里寿命出类拔萃,但即使前掌外底被分割出一个个小方块提升抓地力,也没法和日系美津浓速跑鞋的颗粒底比,所以很显然它并不是铁杆的竞速鞋。另一个和日系跑鞋的区别在于鞋垫,Hitogami有不薄的Ortholite鞋垫,日系跑鞋基本是清一色的超薄EVA鞋垫。

  • Wave Sonic
鞋重(男US 9码):218g
前后落差:4mm

全新鞋款,是美津浓第一双4mm落差的跑鞋。其实美津浓日本官网把它分类到“部活”类而非公路跑鞋类,但欧美区都把这个当4mm落差的轻量跑鞋(其中有大名鼎鼎的Kinvara)卖。“部活”指的是课外活动,例如田径俱乐部活动,用于部活的鞋可以说就是广义上的运动鞋。单纯从这种定位来说最接近的产品,我能想到的是ASICS的Lyteracer TS,前掌外底橡胶有十字状突起,后跟中底顶部有稳定结构,目的是用于部活训练,大概就是田径场往返跑之类相比公路马拉松而言更需要抓地力和稳定性的活动。与之相对,它的兄弟Lyteracer RS则纯粹是用于公路跑马的产品。

Wave Sonic的设计语言是美津浓跑鞋中前所未见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它身上看不到传统的Wave结构。外露的传统后跟Wave是美津浓跑鞋落差一直降不下来的罪魁祸首,“皇速”上的Wave已经相当收敛了,结果高差还是9mm。4mm落差的Wave Sonic有着相当平直的中底,在大部分美津浓跑鞋都会悬空、以Wave支撑的中足部分,Sonic的鞋底却是完全触地的。中后足部分的中底下方拼接了一块异色的U4icX材料,上下两层中底材料之间内藏着Wave片。鞋底也是美津浓中前所未见的一片式外底,外底表面被分割成许多突起的小块,提高了抓地力和外底弯折性。这种平直的4mm落差中底、一片式表面突起外底不由让人想起Saucony新晋当红炸子鸡Freedom ISO,这两双鞋的设计师不知道在一年多前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交易(专业跑鞋的生产周期大约是18个月,所以厂商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跟风)。鞋面虽不如Freedom ISO来得高科技,就是网布和热贴膜,但造型相当简约流畅,在大红、亮黄配色外还有深藏青、黑、白等低调配色,再配合低廉的定价,你说美津浓没有把它当休闲鞋卖的野心我肯定是不信的。

单纯作为跑鞋而言,Sonic是第一双4mm落差、鞋底还不算太薄的美津浓跑鞋,也许是目前最适合中前掌跑法的美津浓了。下文要提的cruise、Ekiden虽然落差仅有5mm,但鞋底很薄很硬,外底大范围使用颗粒所以寿命不长,因此不如Sonic大众化。不过,它鞋底虽然相对较厚,但指望它像Kinvara、Clifton一样在轻的同时还特别软是不现实的,美津浓目前还没有这么黑科技的中底技术,Sonic的脚感应该还是接近硬朗的hitogami。

  • Wave Amulet 7
鞋重(男US 9码):205g
前后落差:9mm

仅仅重过美津浓专业竞速系列的日系轻量跑鞋,重量已近逼近200g,比欧美区大神常用的hitogami还要更轻更硬。它虽然是支撑系,但单层扇形Wave并不会提升太多支撑性,更多是为了让跑者全马后半程跑姿不走形,从而争分夺秒把成绩刷进330。

Amulet虽然还是块状外底,但前掌仅在外侧后方有一个X10耐磨橡胶构成的区域,其余部分用的是G3,即用于美津浓颗粒底的高抓地力轻量橡胶。这也意味着设计师认为这双鞋要应对以前掌外侧着地的中前掌跑者,显然这是一双高手向的跑鞋了。有类似设计的是Wave Spacer Dyna、ASICS sortie等硬核颗粒底竞速鞋,可想而知Amulet的目标是与它们接轨,使用它的跑者更进一步就要开始用这些颗粒底速跑鞋了。


超轻竞速

以下跑鞋都是大面积使用颗粒外底的典型的美津浓速跑鞋。

以下鞋款大致按缓震量由高到低介绍,这也基本意味着介绍鞋款的重量会从大到小,(日本官网认为)适合的跑者跑步配速会越来越高。

  • Wave Emperor 2“皇速”
鞋重(男US 9码):190g
前后落差:9mm

对标于ASICS tarther“虎走”系列的顶级公路马拉松赛用鞋“皇速”。与虎走类似,Emperor的鞋面上也标着汉字“皇速”,逼格满满。它的前辈是spacer系列,同样是对标虎走的顶级马鞋,标准版叫spacer dyna,日产版叫spacer GL。出于不明原因(也许是跟虎走比缺乏逼格?),美津浓砍掉了spacer系列,推出了皇速系列。

皇速在各方面设计上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开了一套全新的人体工学鞋楦(日本亚马逊有人反映鞋头明显比其他日系美津浓轻量跑鞋要宽),并对应做出与之配合的鞋面;全新的中底设计,以U4ic材料为主体,前后掌受力中心拼接AP+材料,这种结合在美津浓跑鞋中独一无二(U4ic当年因为比AP+轻30%而性能相近所以几乎全线代替了AP+,但高密度的AP+还是更抗压、更弹,至今仍用于下文要提的老牌驿传用鞋wave cruise中);全新的外底,前掌三个分区有三种不同的颗粒底。每种颗粒都需要对应的模具,开模成本直接翻三倍,这还不计装配上的额外工作。

可以看出,这是一双相当用心的轻量竞速鞋,对得起进三跑鞋的名号(官网推荐全马sub 3跑者使用,这点和虎走一样)。但很明显,它还是比标准版虎走tartherzeal要厚重的(其实比前辈spacer dyna也要重),仅仅略轻于200g。其实并非设计失误,真正要和虎走正面较量的是它的兄弟日产版皇速Wave Emperor Japan。

Wave Emperor 1代和2代近乎完全相同,升级在于U4ic换成新版,弹性、耐久度略有提升。Wave Emperor还有一个用于训练的版本Wave Emperor TR(已更新到第二代),使用了皇速的鞋楦和鞋底造型,但中底是普通EVA,外底是有模精品皇速颗粒底形状的块状橡胶底。价格比皇速便宜得多,但重量也大得多(日本官网说重量220g,我亲测JP 275码重量接近240g)。个人体验是它的路感比hitogami更猛烈,抓地也更好,虽然重量劣势但用于日常训练可以作为负重训练,比赛时换成皇速或者日产皇速就能直接起飞了。

  • Wave Emperor Japan 2日产“皇速”
鞋重(男US 9码):175g
前后落差:9mm

日产皇速比标准版皇速Wave Emperor更轻更硬,也更贵,是真正意义上对标到tartherzeal、用于让全马稳定三小时内的跑者大显身手的产品。虎走的日产版本tarther japan则是从2000年延续生产至今的历史遗迹,比今天的tartherzeal重得多。

Emperor Japan的鞋底比标准版Emperor更轻薄,前掌外侧分区大块的“<”形颗粒换成了前掌中央的飞机形颗粒,进一步减轻重量、提高抓力。Wave Emperor Japan 1代和2代近乎完全相同,升级在于U4ic换成新版,弹性、耐久度略有提升。

  • Wave Cruise 12
鞋重(男JP 260码):160g
前后落差:5mm

老牌日系产品Cruise被美津浓日本官网分类为驿传用鞋而非马拉松用鞋。驿传每一棒距离约为半程马拉松,选手还往往是60分钟出头完成一棒的田径怪兽,可想而知他们的用鞋肯定是骨灰级的速跑鞋,皇速等全马跑鞋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作为日系竞速鞋,标志性的皮革支撑条和前掌颗粒底自然是少不了的。

能明显看出,美津浓的驿传用鞋比顶级马拉松鞋(spacer和emperor)更轻更平,颇有上世纪速跑鞋的风范。速跑鞋被称为racing flat,正是因为曾经的速跑鞋底都很平(flat-平底鞋),前后落差很小,而现在真正名副其实的racing flat只有Wave Cruise、ASICS sortie、Saucony Type A等极少数竞速鞋了。上文说过,传统Wave是降低落差最大的敌人,美津浓驿传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老子不用了呗。Cruise在后跟AP+中底上方有一块波浪形的缓震材料提供类似Wave的缓震+稳定效果,但两层中底材料之间并没有掺Wave片。至于为什么还在用被U4ic淘汰的AP+,官网说法是为了弹性和耐久性,毕竟密度更大的材料虽然重量劣势,但往往回弹和耐久更好。不过我觉得更合理的解释就是日系跑鞋一贯厚古薄今、不喜变化的毛病,当年spacer GL作为日产跑鞋也是在spacer dyna换用U4ic减重以后还迟迟不升级材料。

Cruise有日产版本Cruise Japan,说实话我不清楚除了鞋面略有改动以外还和Cruise 12有什么不同。

  • Wave Ekiden 11
鞋重(男US 9码): 147g
前后落差:5mm

与Cruise同为驿传用鞋,但中底升级成更轻的U4ic,且鞋底厚度更薄,总重量更轻。类似Cruise,它很薄很平的中底也没有传统Wave的容身之处,是靠两层中底材料波浪状地交叠起类似Wave片的作用。Ekiden 11全掌使用独特的网格鲨齿外底,据称提速像钉鞋一样强悍。


其实对于许多中国跑者来说,跑鞋矩阵的概念最早就是起源于美津浓早年所作的跑鞋产品分类,随着跑步热潮的西进流传到了国内,一时间被人们奉为圣经;在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启蒙阶段美津浓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国外运动赞助品牌,美津浓跑鞋同样也以其质优价廉的特点俘获了一大批中国早期跑者的芳心。希望这篇跑鞋矩阵能够让大家真正找到合适自己的美津浓跑鞋,同时也真心希望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跑鞋老牌能够重新崛起唤回我们当初那些美好的记忆!

建议您加本站客服微信号:huoyuantong2 她会给你推荐可靠有实力的莆田鞋本地厂家微信号。



我们收集了几十个莆田本地鞋厂,鞋子质量我们给你已经把关过,价格也给你对比过,这批工厂是目前最优质的厂家货源,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优质厂家货源吧!

工厂主要面向实体批发和微商代理一件代发,免费加入轻松微商相册传图销售,无论您是做代理还是自己买来穿都是超值超好的货源。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货源通网 免费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