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货源通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被疫情偷走的这两年,我们经历了什么?


被疫情偷走的这两年,我们经历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3-26 14:57:38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今天的一条热搜,勾起无数人的感慨:#武汉封城两周年#。

两年前的今天,武汉全城封锁,一场抗疫之战正式打响。

又是一年春节,疫情的火势仍在蔓延。

这两年,疫情如同虎视眈眈的猛兽,伺机将魔爪探向普通人的生活。

有人说:这两年就像是被偷走了一样,所有熟悉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然而,流调、健康码等许多陌生的词语,却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我们被偷走的这两年,都在这11个关键词里。

武汉封城

2020年1月23日,武汉按下暂停键。

昔日喧嚣的街道,变得空无一人。

药店的玻璃门上,统一挂着口罩、酒精售罄的牌子。

武汉有难,八方支援。

一辆辆满载援助物资的卡车,驶向武汉,这是中国人于地裂山崩处的手足相抵。

云南村民邓兴兵,捐献了1050个爱心口罩。

他原本囤着留给自己用的——半年前,他得知自己确诊肺癌晚期。

哪怕命运泥泞,他仍想给他人铺一段坦途。

无锡一位七旬阿婆,捐出了九千元。

她靠捡垃圾为生,过年也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这是她一毛钱一毛钱攒出来的全部积蓄。

被村委会拒绝捐款后,阿婆急得嚎啕大哭。

河南嵩县的百位村民,3天徒手挖出10万斤大葱。

那是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庄,能拿得出的、最丰厚的馈赠。

日照一位小女孩,抱着粉色的存钱罐,进了派出所。

里面有718.3元,那是她攒了几年的零花钱。

她放弃想要很久的玩具,虔诚许下新的愿望:武汉平安。

云南水果、山东白菜、西藏牦牛肉……各地的物资驰援武汉,汇聚成一句:

“热干面加油。”

更有许多捐款者,不愿留下姓名。

“您贵姓?”

“中国人。”

一位武汉大学生曾说:我三岁会唱国歌,记住了“万众一心”的成语。但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这一词语真正的含义。

你永远不能低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山呼海啸的灾难面前,华夏儿女同舟共济,合力摧丘峦、克坚冰。

逆行者

彼时,钟南山院士告诉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他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坐上去武汉的列车,以84岁的高龄,再次出征。

不幸感染的李文亮医生,还在盼望痊愈后回归一线。

可惜他永远留在了那个寒冬。

明知前方生死未卜,无数医护人员依然主动请缨,奔赴一线。

病毒肆虐的华科同济医院,公开招募志愿者,不久便已满员。

无数医护人员写下请战书: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疫情不退,我们誓死不退!”


得知医院缺少人手,24岁的甘如意医生,毅然踏上回武汉的路。

各地交通停摆,她推出自行车,背上干粮,从老家荆州的小村庄,一路“骑”回武汉。

凛冽隆冬,这个瘦弱的女孩,淋过大雨,饿过肚子,搭过顺风车。

历时3天3夜,她跨越300多公里,如愿抵达最危险的医院。

“退回去,一点希望都没有;往前走,总能到单位。”

危急关头,他们冲锋在前,不顾一切与死神拉扯,全力以赴,挽救生命。

致敬所有医护人员,白色战袍下,我们分不清你们是谁,但我们知道,你们是为了谁。

居家隔离

因疫情隔离的日子,多少人解锁了新技能?

有人学着做饭,哪怕蛋糕糊成一片,也要精致地切成四份,安慰自己“还好”。

有人学着理发,由于技艺不精,最终酿成一大家庭矛盾。

隔离在家,我们从未距离彼此那么遥远。

甚至想让对面的人家,开个窗,一起吵个架。

但我们的心,也从未靠得如此之近。

一位江西女子做饭缺葱,她通过窗口朝楼上邻居借。

对方便立马用绳子,给她送去大葱。

一位上海大妈,担心隔壁未能回家的男孩,吃不上菜。

便将家里的菜搬到楼道里,叮嘱他随便拿。

疫情是一抹沉重阴影,但普通人的守望相助、扶持关爱,也能驱散晦暗、注入暖意。

最艰难的时候,武汉无数小区开窗齐唱《歌唱祖国》。

那一声声热血沸腾的“武汉加油”,足以融化所有恐惧与孤独。

火神山&雷神山

还记得我们“云监工”的日子吗?

10天时间,一座占地5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被西方称为“中国奇迹”。

成绩背后,离不开前来援助的、没有姓名的他们。

有位山东大汉,提前写好遗嘱:

“我来之前偷偷写了遗嘱,就是如果我有个万一,就让我儿子朝着武汉的方向磕个头就行,不用为我难过。”

不畏生死,捐躯为国,这是中国人镌刻在生命里的担当与责任感。

有位潍坊小伙,骨折了便用钢片和胶带简单包扎几下,忍着疼痛,继续工作。

他说不出华丽的语言,只有最朴素的心愿:

“能提前1分钟交工,就能提前1分钟救治病人”。

他们不过是普通人,凭借一腔孤勇冲锋上阵,谁也从未想过成为英雄。

国家有难,他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与死神抢时间,与自我极限做对抗。

我们或许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但绝不该忘记,那一颗颗诚挚的赤子之心。

方舱医院

一位年轻人在方舱医院从容看书的图片,火爆全网。

有人说,看到他,心里多了片刻的安宁。

另一位大三学生,边治疗边学习考研英语。

他说自己的心愿是,考上武汉大学。

即便不幸与病毒正面交锋,他们也临危不乱,彰显着中国人的尊严和气节。

方舱医院里,人们相互鼓励,共渡难关。

有人跳起了舞,有人唱起了歌。

病毒冲垮了身体的防线,冲不垮中国人骨子里的乐观与坚强。

健康码&核酸检测

或许有时候,我们会抱怨健康码检查的繁琐、吐槽核酸检测的排队队伍。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不起眼岗位上坚守的他们。

无数民警挺身而出,划出生命的防线。

凌晨四点,民警胡春波站在妙端村村口的执勤点。


他患有严重的脊椎炎,不能长时间站立。

寒风蚀骨,疼痛难忍,他只能靠在墙上,稍微歇一会。

在这之前,妙端村出现一例确诊感染者,他已经连续执勤70个小时。


因为脱防护服不便,他经常一整天也来不及喝口水,第二天醒来时,“感觉喉咙前后都贴在一起了,话都出不出来。”


无数负责核酸检测的人员,昼夜不停,与潜伏的病毒作战。

2021年初,石家庄爆出疫情,仅3天,1100万人便完成核酸检测。

“按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也意味着一分钟,要检测六千人。”

凌晨两点,一位医护人员前去上门检测。

由于体力不支,她抱着核酸检测样本,累得坐在地上。

2021年10月,新疆爆发疫情,暴雪天气,一位医护女孩跪倒在雪地里。

她已经在齐膝高的雪地,跋涉数小时,去给边防战士做核酸检测。

也有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自愿成为志愿者,为击退疫情,尽一份力。

大连疫情反扑,17名大学生,组建成一个抗疫突击队。

他们五点半起床,为在校五千名师生送餐、送物资。

“平均每天要走2万多步,卸运一吨物资。”

冰天雪地里,身为零零后的他们,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

他们面庞青涩,脚步坚定,只求奉献,不求回报。

如同插在大地上的猎猎旗帜,诠释出中国年轻人最好的样子。

网课

为了发泄“被网课支配的恐惧”,一群小学生给“钉钉”打出最低分。

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而言,网课并不能轻松实现。

一个家境贫寒的11岁男孩,在医院门口支起板凳,只为蹭网学习。

寒风瑟瑟,人来人往,他冻得脸颊通红,却仍聚精会神地汲取知识。

虽然现在他的人生有些晦暗,但未来可期。

“上网课不容易”,说出这话的,还有不得不成为“主播”的老师们。

有英语老师,学习大量网红视频,脱口便是:“哦买噶,这些单词我一定要说,出的太绝了。”

有生物课老师吐槽,自己一堂正经的课,却被认为是“涉黄”,直播间被封。

国外的一位老师,上课时从不开摄像头。

一次不小心打开,学生们才发现他鼻子里插着一根氧气管。

他对学生们说:

“希望你们把注意力放在课业上,而不是担心我的病情。”

就地过年

疫情下,许多打工人第一次在外过春节。

无法与家人相聚,但家人的爱与牵挂,从未缺席。

相隔再远,父母也会惦记着我们是否好好吃饭。

北京的王女士,晒出母亲寄来的50箱年货,酸菜、腌肉、炸带鱼……甚至还有擀面杖。

母亲写了一份手绘菜谱,教女儿自制年夜饭,还附有一句:“多吃点,妈不嫌你胖。”

另一位网友,晒出爸爸P的团圆照,虽然略显粗糙,但却能令人心头一暖。

疫情之下,做核酸、隔离、误工的费用,也让外来务工的人,停下归乡的脚步。

外卖员王小龙,在北京最冷的凌晨,奔波在寂寥的街道上。

春节的寒风透骨,他的双手冻得不能伸直,但来不及暖和会,就要去送下一单。

他不能停下,家里的妻子患有残疾、姥姥进了ICU,急需用钱。

他忍住思念,因为倘若回家,隔离14天,既误工,也可能丢了工作。

因为疫情,每个人的人生都并不容易,但拼命努力,总能让日子好过一些。

接种新冠疫苗

“我们一起打新冠疫苗,一起喵喵喵。”

传统疫苗研发需要5-10年,但新冠疫苗的问世,仅用了一年左右。

这来自研发人员不舍昼夜的付出。

临危受命的陈薇教授,熬过300多个日夜,未曾休息一日。

重压之下,她青丝尽褪,双鬓斑白。

免疫学专家赵振东,伏在实验台上,废寝忘食。

八个月后,由于过度劳累,他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53岁。

他去世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太慢了,应该再快一点!”

为了早一些挽救他人的生命,他燃尽了自己的生命。

国药中生集团总裁杨晓明,决定建造世界上第一个新冠疫苗生产车间,遭到身边人的极力阻拦。

因为,倘若未能攻克疫苗,或者病毒很快消失,他所投资的十几亿,很可能便打了水漂。

即便可能血本无归,也要奋力一搏,这是中国人根植灵魂的责任感。

当疫苗研发成功,还未在人群中展开实验。

杨晓明又率先撸起袖子,自愿成为接种疫苗的实验者。

如今,来自中国的新冠疫苗,援助了许多受难的国家,如同建立一道屏障,驱逐人们内心里的恐惧和慌张。

德尔塔

最早在印度,人们发现了新冠病毒变异的德尔塔毒株。

德尔塔不仅传染性更强,感染更易发展成重症。

抗疫难度升级,但没有人退缩。

云南边城瑞丽,边境线长达数百里,地势复杂,偷渡者猖狂,常有携带病毒的危险。

铁丝网到不了的地方,数万人驻点执勤,忍受极端天气、毒虫叮咬,用血肉之躯,建起国家的防线。

一位辅警在抓捕偷渡客时,小拇指被咬断一截,也忍住剧痛,将其抓捕归案。

做过一轮又一轮核酸的瑞丽人,没有让一例病例外流,导致疫情扩散。

湖南张家界,因为4位确诊感染者,旅游业全部停摆。

那是一个人口小市,正值旅游旺季,旅游业是大部分居民全年的收入,有导游甚至崩溃大哭。

祖国的小城市,呈现出民族的大气和担当:

景区第一时间退票退款,酒店低价抛售食材……

那诚恳的海报文案,更是令无数人泪目:

“其实想说你莫走,只能暂话你别来。”


“云开疫散,重逢有时。”

上海迪士尼,因为出现一位确诊病例,景区紧急关闭。

医护人员和民警逆行入员,有条不紊地开展测核酸工作。

万圣节的烟花如期绽放,映照着排队的人群。

如网友所说:“紧张而又有序,虽有害怕和不确定,但生活仍在继续、美好仍在发生。”

核酸检测完成后,有人喊着:“孕妇、孩子先走。”

纵使疫情无法消退,但有一丝温情尚在,绝望就不至于吞噬人心。

奥密克戎

天津,我国率先迎战奥密克戎毒株的城市。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天津人的抗疫之路从不缺乐观与温暖。

有人拿出快板,宣传抗疫内容。

也有人喊话:“举着不要贴贴,不要贴贴,贴贴危险,还是密接。”

83岁的王大爷,主动报名志愿者,在楼门看守把控。

他手里捧着的,是热心居民送来的“暖手水瓶”。

病毒封锁城市,但总有爱在流动。

深圳卫健委的文章下面,收到一条留言:封控的大楼内,有3只宠物猫无人喂养。

一小时内,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制定了救助方案。

第二天,负责消杀的防疫人员,及时给小猫添置了水与食物。

还特意拍下照片,让担忧的主人放心。

疫情不知何时停歇,但所有人共同面对,相互帮扶,就一定能等来柳暗花明那天。

最近,她姐总能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的许愿:

“希望疫情好转,让我回家过年。”

这两年,也总有人感慨:

“疫情之下,一切都好艰难啊。”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摘下口罩?”

疫情彻底消失的时间,我们谁也无法预料,但这一天,绝不会遥远。

因为在这场战役里,我们所有人都在蜕变。

曾经对戴口罩感到陌生,如今早已习惯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曾经我们医疗人员对病毒一无所知,如今越来越多的确诊者平安痊愈。

曾经一例确诊掀起满城恐慌,如今上海甚至将中风险地区,划分在一个20平米的奶茶店。

我们远比想象中的乐观坚强,我们的国家,也比想象中的更加强大而有力量。

在所有疫情相关的词语里,她姐最喜欢的是:“共克时艰”。

我们所有人凝聚在一起,共同克服眼下的困难。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点个「在看」,

如同一次缅怀致敬,献给这两年抗疫过程中,守护过我们、或许已经离开的他们。

也是一次加油打气,谢谢那个挺过万难,坚持下来的自己。

“越过这绵延深冬,便是人间初春了。”

让我们一起等风吹雾散,等繁花盛开,等春天到来。她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小漫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本站仅仅分享信息不保证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大家不信遥不传遥。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又或者信息不真实等情况请发邮件到2435147949@qq.com 告知,本站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货源通网 免费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