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货源通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太真实!疫情中的上海人,一定在阳台上做过这些事…


太真实!疫情中的上海人,一定在阳台上做过这些事…

发布时间:2022-04-26 13:44:20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疫情中的上海阳台,成为足不出户的上海市民与世界“交手”的唯一通道
这里是疫情防控要求下,接触大自然为数不多的机会;这里也是人们观望物资的瞭望台、展现生活智慧的“迷你菜园”、健身瑜伽的运动场,甚至是微信群之外发现和解决邻里矛盾的线下出口。
往常在家中甚少占据“C位”的阳台,忽然间成为当下上海市民唯一的“诗和远方”,一个个发生在阳台的故事,或许能让更多人了解此刻上海老百姓的智慧与坚韧、互助与团结,伴随这个特殊的春天,镌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
【瞭望台】
我们小区在十字路口,东面和南面的居民楼跟马路只有一墙之隔,而且都有阳台——在封控期间,住在这几栋楼的邻居们,就成为了整个小区的“长颈鹿”和“探照灯”。他们的阳台,是整个小区通往“外面世界”的瞭望台。

“对面D小区又发东西了,我们怎么还没有,我emo了!”

“你怎么知道是发的物资,不是他们团购的东西?”

“我拍照片给你们看,跟朋友圈刷到的政府‘大礼包’是同款箱子。”

“好清楚的‘谍照’……等一下,你的手机是不是华为的?”


图片与正文无关,2022年4月摄于上海长宁区
我们小区目前还有几栋“阳楼”,每当有物资来时,志愿者们一般先送普通楼,再送封控楼栋,最后做好消杀回家。一天夜里临近9点,小区接连到了3批团购物资,有水果、蔬菜和鸡蛋。志愿者们忙着在小区门口消毒和分发,业主群里的大家一边“围观”住在沿街的邻居从自家阳台抓拍到的“现场路透”,一边在群里感谢“团长”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
但大约半个小时后,当志愿者们开始为封控楼送物资时,群里突然炸开了锅。住在封控楼的居民听到楼下有人争执,到阳台处往下一看,是小区物业和志愿者在争论。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听了个大概后,马上在业主群里“文字直播”:“物业担心引发感染,要志愿者停止为封控楼送菜”;“小区志愿者据理力争,说‘难道封控楼就不吃不喝了吗’”。
消息传开,引起了弹幕一般的讨论。因为此前小区的团购物资在统一消杀后,都是身穿“大白”的志愿者先送到封控楼下,离开后再通知封控楼的志愿者穿好防护服下楼取货、逐层分发。居委会和物业虽然一直提醒大家要严格做好消杀,但从未有过制止送货的情况。这一次为何突然变卦?
“你知道吗,有‘阳性楼’对面的居民,在阳台看到我们志愿者把菜送到封控楼下,担心自己的菜被‘污染’,打电话给居委会和物业了。”当天深夜,小区一位知道我记者身份的“团长”来找我“吃瓜”。秉着职业习惯,我询问了此事的消息来源,然后大家探讨起看起来更深层的问题——为何居民要阻挠为“阳性楼”送菜?这是自私的表现,还是正常的自我保护?疫情中还有多少人性等待被考验?如果我是“阳楼”居民,被邻居这样阻挠,会是什么心情……
阳台作为瞭望台出现,也有与查探物资无关的时刻。
我们小区第一次由援沪医疗队负责核酸检测是4月4日。前一天深夜,居委会在业主群里通知,第二天会由安徽援沪医疗队为大家完成核酸采样。我相信,很多人当时可能跟我一样,感觉自己正身处在一个历史喷涌而出的时代里。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后打开微信群,看到的第一条消息是一位小区志愿者发布的:安徽驰援医疗队提前抵达,六点钟到达小区准时开始采样。配图是一张伴着微亮路灯和点点星光的街景图,一辆蓝色的大巴车停靠在小区门口,车身横幅上写着“安徽援沪医疗队”几个字。

再早之前,或许是3月底小区因为有阳性病例而提前开始封控的时候,有邻居在当时还没有因为团购而热闹起来的业主群里,发了一张凌晨5点多时,志愿者和居委干部连夜搭帐篷、准备核酸采样的照片。拍摄地无一例外也是自家的阳台。
在等待上海恢复如常的日子里,在一个个宁静的深夜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白天,我们在阳台上凝望世界,也重新审视着我们当下的人生。
【阳台之于我的三大功能】
不知诸君是否还记得,以前网上总有人说:只要给我Wifi和手机,我可以在家里宅上一辈子。经过这段时间的封控管理,足不出户,还能底气十足说出这话的朋友,想必不会太多。碳基生物人类,总需要一个物理空间与大自然产生连接和交流。
阳台,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空间。以前我总觉得,这就是一个晒被子、晾衣服的地方;这段时间我竟发现,阳台至少还有三个绝妙的功能。
功能之一,运动放风。
封控在家的时间一长,想必大家和我有类似的感觉——自己就好像是老旧笔记本电脑的锂电池,哪怕充了一整晚电,早上醒来,精力还是只剩下65%。如果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放风、活动筋骨,感觉“电池”会老化得更快。如果你住的不是别墅,在房间内运动是会惹楼下邻居不快的。这种情况下,阳台就变成了一个小操场。
首先,我在阳台上铺了吸音毯,开始和6岁的儿子一起跳绳。儿子跳得上下翻飞,就像这美好春天里的蝴蝶;而我跳得咚咚作响,好像在做术后复健。后来我就不跳了。
但是经我观察发现,不少人最近开始在阳台上运动,有波比跳的,有深蹲的,有练瑜伽的,还有单纯来阳台伸伸懒腰、活动筋骨的,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有。特殊时期,大家对自我形象也没那么在意了,完全不担心在阳台上运动会“掉粉”。也是,一样都是封控在家,运动运动咋了?又不是浑身裹粉的蛾子,担心啥“掉粉”。
小区里有很多人家里养狗,有的还养了不止一条,家里活像一个自然保护区。阳台,也成了狗狗们放风的新平台。有没有用我不知道,反正我看对面楼里的一户人家,每天都会把狗牵上阳台,狗子吐着舌头坐着,反正它看上去蛮开心的。

有时候我儿子在家无聊,我就和他一起到阳台放风,给他读读书、讲讲故事。有一次讲到《木兰辞》,我读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心里一阵酸楚:好你个花木兰,买这么点物资竟然逛了四个超市,太奢侈了!出门前做核酸了吗?然后我就开始教儿子读《悯农》。
功能之二,和世界产生联系。
这段时间,我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前所未有的低:连房屋中介、保险专员、互联网家装平台,也都不给我打电话了。怎么找存在感?还是得上阳台。
阳台上,微甜的春风吹过绽发嫩芽的树梢,把大自然的清新捎给了我,让我感受到春意;俯瞰楼下,一个个“大白”、红马甲志愿者忙里忙外,化身银河护“胃”队搬运物资,让我感受到这场阻击战的紧张;往远处看,寂静的街头依然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店招。我看着它们,感到物是人非:山东饺子王,四川麻辣烫,福建大馄饨,顺德鱼头汤,你们还好吗?你们在哪里呀?
家人在阳台上放了一些花盆、种了一些花,还有一丛香菜。我每天在阳台上坐一会儿,看看这些可爱的植物,没想到自己年过而立,就已经到了含饴弄菜的年纪。香菜长势很好,但长得再好也逃不掉前几天被一刀割了烧进了菜里。“有点老了,但是新鲜。”家人一边说,一边使劲咀嚼。家人还喜欢给花修叶塑形,我每天看着家人专心地剪去老叶和败花,心里有点羡慕:连一盆花都能每天剃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剃上头。
功能之三,放飞思绪。
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我喜欢等家人都睡着了,一个人在阳台上静静地坐半小时。夜色中,城市与往日无异,静谧又安详;这几天天气热,蚊子又重出江湖,我一边对蚊子进行降维打击,一边心下大慰:夏天到了,某些讨人厌的、以希腊字母命名的家伙,应该到了快要退场的时候了吧?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人都被“困”在了时间里。但是,时间恰恰是你不在意它的时候,它才会“逝者如斯夫”。与其掰着手指数日子,不如走上阳台,看看身边那些一如往日的风景。
夜幕中,我看着小区里樱树、桃树上怒放的花朵,不禁有些感慨:刚开始封控的时候,似乎枝头连叶子都没长出来呢。新陈代谢,春夏交替,绽芽开花,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能阻挡规律的应验。规律需要时间,时间也需要规律——身处一场持久的“阻击战”中,不论你在阳台内外,不论你在城市的哪个角落、哪个岗位,我想,都应该记得这一点。
【阳台,让我重新认识邻居】
小区封控前,我在家中阳台待的时间并不多。因为在家里我有很多家务要做,要走来走去;写稿子时,我会在固定的书桌前工作。但封控之后,阳台成了我最喜欢的地方。封控的前几日,上海天天都是大晴天,我和女儿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孵太阳,很是惬意。
不过,从封控第一天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楼上的晾晒品。小区邻居都有在阳台晾晒的习惯,周末天气好时,家家阳台外的晒杆上都彩旗飘飘。这几天,小区封控赶上了换季,大家在家待着没事干,就开始大张旗鼓地洗洗晒晒。冬装、被子、褥子、毯子、床单,都晒了出来。
我们楼上邻居的晾晒习惯很有意思:床单、被子、褥子、毯子,不像寻常人家,对折后晾晒在阳台外的栏杆上,而是要一长一短地晒,长的那边对着阳光,短的那边对着室内。长的那边垂下来有多长?这么说吧,以我一米六五的身高,有几次我站在我家阳台上,用手就可以摸到楼上邻居家的床单。
从物理学角度看,这样的晾晒方式可以让晾晒物充分“沐浴”阳光。但带来的一个弊端是,我家阳台被垂下来的床单、被子,遮掉了一大半阳光。
刚搬进来时,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晾晒方式还觉得新鲜。拍了照片随手发到微信朋友圈,竟引起了很多朋友回应,说他们的邻居也这样晾晒。大家感慨“不同的小区,同一个邻居”,都很无奈。但谁都不想破坏邻里关系,特别是住在你楼上的邻居。
我更是如此。我的楼上住着一对60多岁的上海夫妻,他们人很好,尤其是女主人,是典型的上海阿姨,热情又有分寸感。有几次,我在阳台外晾晒了衣服,外面突然下起雨,我在屋内没有感觉,她就来敲我家门,告诉我,外面下雨了。还有一次,她带着外孙来找我女儿玩,他们走时,我送了他们一个猕猴桃;第二天,她特意拿了一袋小朋友喜欢吃的饼干专门送到我家。
所以,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想过和楼上邻居小小地“抗议”一下——反正我也不太待在阳台上。
可是,封控后就不一样了。我发现,楼上的床单或被子不但遮住了阳光,遇到有风的日子,还会随风摆动,投射在我家阳台上的阴影也随之摆动,晃得人头晕眼花。要不要向她反映一下,这样的晾晒方式给我造成了困扰?
这成了我的一个新困扰。
在等待了几天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在楼栋群内加了阿姨的微信。我措辞了半天,给她发了一段长长信息,大意是:平时这样晾晒没关系,但是封控这几天会影响我和女儿使用阳台,请她这段日子能否先不要用这样的方式晾晒。
阿姨没有立即回复我,这让我有点心慌。过了好一会,她发来一段语音,说她重新晾晒过了,问我现在好些了没有。我赶紧去阳台看,她将床单对折收起来了!我立即回复她:谢谢阿姨!但是她没有再回复我。
图片与正文无关,2022年3月摄于上海市徐汇区
第二天下楼做核酸时,我们全家刚好排在老夫妻后面,我赶紧主动和阿姨招手打招呼。阿姨戴着口罩、隔着两米距离,冲我喊道:“我们有什么影响到你们的,以后你就直接和我说。”我连忙说“没有没有”,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疫情下的一方阳台,拉近了我和邻居的距离。
过去,我与楼内绝大多数邻居是“识面不识人”,只知道是住在一栋楼里的。但最近,我开始通过阳台认识、了解了我的邻居——
601室的阳台外,常常晒出小宝宝的衣服。我们楼栋什么时候有这样一户人家?通过楼栋微信群,我留意到,6楼住着一对小夫妻,最近刚添了宝宝,大概有两个月了。前几天,这位年轻妈妈在微信群中求助,说家里没醋了,想问小区会不会搞团购。刚好我家有存货,就赶紧请楼栋志愿者给她送了一袋。她连声说谢。
702室的阳台在下午时经常传出读英文的童声,这户人家应该有一个小学低年级的男孩。果然,有一天,男孩的妈妈在微信群中问,谁家有打印机。原来现在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小男孩有些课后练习卷需要打印。三楼的一对白领夫妇马上伸出了援手。我并不想窥探别人的隐私,只是疫情让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变得更加敏感,也让我们从来没有比现在更需要团结在一起。
封控以来,过去留言不会超过10句的楼栋微信群里,突然信息“爆炸”了。最初,微信群里只是楼组长发的一些下楼做核酸的通知;但几天之后,大家在群内就熟悉起来了。年轻人交流平台抢购技巧,老年人讨论小区团购的商品哪个合算。大家还会互赠物资,有人说家里要没菜了,邻居们马上你送两颗娃娃菜、我送四个土豆,一会就凑了一小篮子,请志愿者送到他们家门口。后来就是天南海北地聊天,有人还发现了距离自己老家只有几十公里的老乡。
昨晚有人提议,待疫情过去时,咱们楼可以摆个流水席,摘下口罩,把酒言欢。


眼下,上海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民生活的各方面难免遇到不便。大家对疫情防控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或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及时向有关部门传递信息,尽力为您排忧解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茅冠隽 苏欣堂
微信编辑:皮小姐校对:咚咚咚
◢ 猜你想看↓↓【上海一周】这些事,“耽搁不起”
出席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的他,最近还当上了“送药快递员”
没有居委干部、没有志愿者的上海老龄小区,保持“全阴”?这些环节很重要
团购天花板?居民团了头170多斤的整猪,上海71岁解剖学教授上场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本站仅仅分享信息不保证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大家不信遥不传遥。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又或者信息不真实等情况请发邮件到2435147949@qq.com 告知,本站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货源通网 免费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