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nb新百伦鞋图片
有需要莆田鞋一手货源厂家微信号请加本站客服微信:huoyuantong2
这是跑鞋科技迅速迭代的一年,老牌的鞋企美津浓也没有停下脚步。尽管还是我们熟知的Wave结构和U4icX中底科技,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同的搭配却也让美津浓始终能够跟上步伐。
美津浓有着属于它的优势,积累了几十年的制鞋经验让它可以生产出最合适的跑鞋。不过美津浓也有值得说说的不足,过分信任现阶段对传统跑鞋的需求,殊不知跑者已经搭上时代的列车早已变化思维。
这一年,美津浓推出了不多不少的新跑鞋,每一双都有不同的目标人群和功能。在纷繁复杂的跑鞋迷阵里,让我们重新整理一下思绪,将美津浓跑鞋矩阵化繁为简,揭穿令人苦恼的美津浓跑鞋迷阵。
缓震系列一直是美津浓最为主打的跑鞋系列,承担了从入门跑者到高阶跑者的所有需求。美津浓缓震系慢跑鞋用的是平行Wave(Parallel Wave)和无限Wave(Infinity Wave),这两种Wave片内外侧相差不大,有些甚至是内外对称的。因此,这样的Wave片内外侧受压变形程度相近,内侧并不具有更强的支撑。
最新升级的预言第七代产品,从第一代开始Wave Prophecy系列就是机械缓震的扛鼎之作,Wave Prophecy 7所搭载的全掌机械减震结构,是美津浓跑鞋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型号,是名副其实的机械化坦克。
相比上一代的变化,Wave Prophecy 7的升级主要集中于鞋面上。外层鞋面使用的是Airmesh透气材料,可以保持运动中的透气表现,并且内层的鞋面用了非常舒适光滑的材料,脚感出色。除此之外,在中足位置Wave Prophecy 7使用改进的DynamotionFit动态支撑结构,可以更好地适应脚型在鞋仓内的活动。
另外,Wave Prophecy 7也在减少鞋面车缝线支撑材料的存在,前掌的鞋面支撑换成了TPU热贴合材料。提升了舒适度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减轻了鞋面的压力。
Wave Prophecy 7的中底仍然是全掌的Wave波浪机械结构,从后跟一直延伸到前掌的Wave能够给大体重的跑者带来不同的缓震表现。另外,在前掌位置Prophecy 7还增加了一层U4ic泡棉中底,用于提升前掌缓冲。除此之外,Wave Prophecy 7还在鞋垫下方搭载了一层U4icX Strobel材料,进一步提升缓冲表现。
至于大底部分,Wave Prophecy 7仍然使用了全掌X10耐磨橡胶。
Wave Prophecy 7不是一双普适性的跑鞋,它适合大体重跑者,适合有脚踝外翻倾向的跑者。在它的定位中可以用于日常的慢跑训练,也可以适用于较慢配速下的马拉松。
中底高差:12mm 重量:366克(US 9)
Mizuno Wave Creation 19
Wave Creation系列是Mizuno旗下元老级的缓震系旗舰,资历仅次于长青款Wave Rider。这一双到目前为止还没升级,可能会在2018年的下半年升级到Wave Creation 20。
Wave Creation 19的年龄是Wave Prophecy系列的两倍还多,但比起Wave Prophecy还是要保守一些。无限Wave仅用于后跟,上面还铺了很厚的一层中底材料。前掌的Wave是单层的,也就是仅作为中底U4icX材料的骨架,让前掌变得更有韧性。
因此,Wave Creation的前后掌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后跟较为机械化,有冲程较大的比较硬的缓冲,前掌更接近常规跑鞋,前后掌靠上层连贯的Wave片完成过渡。很显然,它是给后跟冲击大的后跟跑者设计的。
鞋面的设计上也有大量皮革支撑条,因此支撑性也非常好。不过它的前掌支撑条已经是热贴合材料了,只是这并没有让它比预言轻多少。
Wave Creation 19的定位和Wave Prophecy较为类似,只是没有它那么激烈。它能够提供柔软的缓冲,可以适应多种距离的慢跑。
注意,Wave Creation 19针对男女不同的脚型采用了不同的设计。男性增加鞋楦的宽度,女性则增加鞋底凹槽。
中底高差:12mm 重量:351克(US 9)
Mizuno Wave Sky 2
作为Wave Enigma的继任者,Wave Sky是去年才刚刚推出的新款跑鞋。如今升级到第二代,美津浓主要对它的鞋面进行了升级调整。
鞋面采用了双层工程网眼面料,提升脚趾在鞋仓内的活动空间。中足位置新增了Aero Hug支撑贴合系统,根据双脚的脚型和活动调整中足的支撑和包裹。另外鞋面支撑上,Wave Sky 2进一步减少了皮革支撑的存在,而是借由Aero Hug系统来实现鞋面的支撑。
中底使用了上层U4ic下层U4icX的设计,Wave片变成了造型相当不同的Cloudwave,Wave片在中前掌仅局限于跑鞋内侧而非内外两侧,可以使得外侧更软而足弓也不失支撑性。下层中底以及与之相连的外底是分节的,每一节中底都有一定的活动度,像一个个活塞一样完成过渡和缓冲。上层波浪状的U4ic也一节节依附在下层U4icX上,不会影响下层的弯折。
美津浓将其定位为目标是全马6小时开外到完赛跑者的跑鞋,显然顶级慢跑鞋本身就是厂商给入门跑者保驾护航而准备的。
中底高差:10mm 重量:323克(US 9)
Mizuno Wave Prodigy
Wave Prodigy在美津浓产品线的定位是缓震训练鞋,适用于入门级的跑者。Wave Prodigy兼具了短距离慢跑需要的缓冲和稳定表现。
鞋面部分Wave Prodigy采用了传统的透气网眼面料。中底后掌搭载Parallel Wave平行波浪片,能够提供高度缓冲力和顺畅灵活的步伐。另外中底使用了U4ic和U4icX材料,可以提供更多柔软缓冲和回弹反馈。大底则是全掌的X10耐磨橡胶,能够保证鞋底的耐久性。
中底高差:12mm 重量:305克(US 9)
Mizuno Wave Rider 21/GTX
Wave Rider是最早使用Wave的跑鞋,也是目前历史最长的美津浓跑鞋。同时它也是比旗舰更出名更有代表性的长青款跑鞋,可能是唯一有GTX版本的美津浓公路跑鞋。
Wave Rider从诞生之初起就是中后掌Wave,最新的Wave Rider 21在后掌搭载Cloudwave结构,一路延伸到中足中底下方,起一部分中足抗扭转片的作用。除了Cloudwave结构之外,Wave Rider 21使用了美津浓最常用的U4ic和U4icX缓冲材料。
三种材料的组合使得Wave Rider 21具备了相当出色的缓冲性能,同时中底的回弹表现也非常优秀。
Wave Rider 21鞋面由热贴膜换回了经过优化的皮革支撑条,鞋面在Wave Rider 21上升级成双层工程网布,由此进一步减少了皮革缝线支撑条的使用,总体朝着更好的舒适度、包裹性前进。同时中足使用了Dynamotion Fit,提升了鞋面的包裹表现。
Mizuno Wave Rider 21 GTX则是在鞋面上增加了一层GTX鞋面,可以实现防水功能。
Mizuno Wave Rider 21可以被称为跑鞋界里优秀的万金油,有着舒适的脚感,不错的性价比,感人的耐久度,非常适合长距离路跑训练以及日常慢跑训练。
中底高差:12mm 重量:286克(US 9)
Mizuno Wave Ultima 9
Wave Ultima 9是和Wave Sky很接近的产品,同样在2018年上半年没有更新。
Wave Ultima 9的设计和Wave Sky非常接近,都是仅中后掌Cloudwave的次顶级慢跑鞋。具备很好的缓冲性,同时中底搭载了U4ic和U4icX缓冲材料,能够提供不错的回弹表现。
与Wave Sky最大不同在于所使用的U4ic和U4icX缓冲材料比例上。相比而言,Wave Ultima 9的回弹要比Wave Sky略硬一点点。所以在适用性上要比Wave Sky更窄一点,适用于跑步能力较高的跑者。
中底高差:12mm 重量:290克(US 9)
美津浓支撑系列慢跑鞋用的是Fan Wave扇形结构和Double Fan Wave双扇形结构,这两种Wave片内外侧形状差异很大,内侧Wave片受力变形程度较小,提供了后跟内侧到足弓的支撑。双层扇形Wave内侧有两片紧密相连的Wave片,因此内侧更硬更不容易变形,比单层扇形Wave支撑性更强。
Mizuno Wave Horizon 2
去年推出的全新支撑系列慢跑鞋,升级到第二代之后美津浓对它的支撑设计进行了重新的调整。中底后跟外侧搭载Fan Wave扇形结构,相比于第一代弯曲幅度更大,可以更进一步减轻外翻问题的加重。另外在后跟外层增加了Smoothride Support强力支撑设计,独特的凹槽网格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增加足跟的稳定性。
在缓震设计上Wave Horizon 2与Wave Sky同是Cloudwave、上层U4ic、下层U4icX的组合,同时上下两层中底以及外底也都是分节设计。
鞋面部分采用了透气网眼面料,提升了鞋面的透气性和舒适性。中足部分使用了大量的皮革支撑材料,可以提供很强的包裹性和支撑性。
Mizuno Wave Horizon 2适合那些有脚踝外翻,但也追求中底缓冲的慢跑者,它所提供的支撑性能是美津浓支撑跑鞋里最大的。
中底高差:10mm 重量:343克(US 9)
在Wave Horizon出现以前,它就是美津浓最贵的支撑跑鞋。其实它就是Wave Enigma的支撑系版本,叫它顶级支撑也不为过,只是它还维持着当年Enigma 4那140美刀的定价。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Wave Paradox还没有升级到下一代。
Paradox 4使用和3代一样的鞋底,中底上层U4ic、下层U4icX。它有着支撑性最为恐怖的Wave片,中后足有硕大的双层扇形Wave,前掌的Wave片一直延伸到脚趾。再加上宽大的鞋楦,它在很多方面简直像一双控制系跑鞋。
事实上控制系跑鞋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它——强烈的支撑性带来的硬和重是迈不过去的坎儿,需要强悍控制性的跑者才会爱它。
中底高差:12mm 重量:314克(US 9)
Mizuno Wave Inspire 14
Wave Inspire 14是一双相对轻量的支撑系列慢跑鞋,可以兼具提供各种距离下的稳定性和缓冲性,能够作为一双从缓冲向支撑型过渡的跑鞋。
缓冲设计上采用Cloudwave、U4ic、U4icX的组合,支撑设计上在后跟采用Double Fan Wave结构,同时在内侧搭载Smooth Ride凹槽网格。
看起来和Wave Horizon 2有点相同,但Wave Horizon 2的Smooth Ride网格要比Wave Inspire 14夸张很多。因此Wave Inspire 14的支撑性程度处于中等位置。
鞋面部分,Wave Inspire 14采用了AIRmesh透气鞋面,可以提供非常不错的灵活性和透气性。中足也使用了Dynamotion Fit结构,提升包裹性。
中底高差:12mm 重量:292克(US 9)
这里把鞋重低于以上慢跑鞋,而高于下文超轻竞速系列的跑鞋都归类为轻量训练鞋。这类鞋相比慢跑鞋有一些明显的轻量化设计,例如简化鞋面、削薄鞋底,但相比更轻的赛用竞速鞋而言轻量化又没有那么极端。以下鞋款大致按缓震量由高到低介绍,这也基本意味着介绍鞋款的重量会从大到小,适合的跑者全马配速会越来越高。
Wave Shadow和刚刚停产的Wave Sayonara 4的直接继任者,也是重量仅次于Wave Rider系列的轻量跑鞋。在2018年上半年没有更新。
作为入门型的轻量跑鞋,Wave Shadow用了一些慢跑鞋的缓冲设计,中底布(Strobel)上铺设一层U4icX,这种设计主要用于Wave Rider等慢跑鞋中,与之对应,美津浓日系竞速鞋里中底布表面毫无铺衬;后跟下方的中底材料是U4icX,这同样是用在Wave Rider等慢跑鞋里的设计。Wave Shadow的速度性主要体现在中底底相对Rider更轻薄,所以更硬弹,并且新结构的Cloudwave在这里被用于提升响应性。另外,Shadow的外底虽然还是橡胶底而非Sayonara 1/2那样的颗粒底,但表面有许多突起的小方块,比一般块状橡胶在抓地力上还是要技高一筹的。
这双Wave Shadow更适合那些基础不那么扎实的更“嫩”的跑者,属于轻量跑鞋中的入门款。可以适用于以全马430完赛为目标的跑者的选择,也可以用于全马400的训练,是新手进阶的选择。
中底高差:8mm 重量:252克(US 9)
Wave Catalyst 2是Wave Sayonara 4/ Wave Shadow的支撑系兄弟,也可以说是Wave Inpire 14的轻量化版本。
作为轻量跑鞋用的是单层扇形Wave,而不是慢跑鞋上那种支撑更强但也更重的双层扇形Wave。这双鞋出道时间不长,看起来并非当时任何美津浓跑鞋的继任者,但稍微往前追溯我们就会发现它的前辈其实是Wave Elixir 8。Elixir的意思是炼金术,而Catalyst指的是催化剂,两双鞋的名字似乎都在隔空喊话。
Wave Catalyst 2的中底厚度和Wave Shadow很接近,因为落差更大,所以后跟其实还更厚,不过后跟没有用更轻更软的U4icX,U4icX只用于中底布上的铺衬层。
外底基本就是标准的慢跑鞋设计,不像Wave Shadow有小方块,仅仅是前掌用了发泡橡胶。Wave Catalyst 2在速度性上的主要表现就是鞋底相对Wave Inpire明显更硬,但总体来说还是一双非常厚重、偏向慢跑鞋的轻量跑鞋,重量甚至比以前的Wave Rider还要大。
中底高差:10mm 重量:278克(US 9)
Mizuno Wave Sonic是美津浓第一双4mm落差的跑鞋。其实美津浓日本官网把它分类到“部活”类而非公路跑鞋类,但欧美区都把这个当4mm落差的轻量跑鞋(其中有大名鼎鼎的Kinvara)卖。“部活”指的是课外活动,例如田径俱乐部活动,用于部活的鞋可以说就是广义上的运动鞋。
单纯从这种定位来说最接近的产品,我能想到的是ASICS的Lyteracer TS,前掌外底橡胶有十字状突起,后跟中底顶部有稳定结构,目的是用于部活训练,大概就是田径场往返跑之类相比公路马拉松而言更需要抓地力和稳定性的活动。与之相对,它的兄弟Lyteracer RS则纯粹是用于公路跑马的产品。
Wave Sonic的设计语言是美津浓跑鞋中前所未见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它身上看不到传统的Wave结构。4mm落差的Wave Sonic有着相当平直的中底,Sonic的鞋底却是完全触地的。中后足部分的中底下方拼接了一块异色的U4icX材料,上下两层中底材料之间内藏着Wave片。
鞋底也是美津浓中前所未见的一片式外底,外底表面被分割成许多突起的小块,提高了抓地力和外底弯折性。
鞋面虽不如Freedom ISO来得高科技,就是网布和热贴膜,但造型相当简约流畅,在大红、亮黄配色外还有深藏青、黑、白等低调配色,再配合低廉的定价,你说美津浓没有把它当休闲鞋卖的野心我肯定是不信的。
不过,它鞋底虽然相对较厚,但指望它像Kinvara、Clifton一样在轻的同时还特别软是不现实的,美津浓目前还没有这么黑科技的中底技术,Sonic的脚感应该还是接近硬朗的Hitogami。
中底高差:4mm 重量:218克(US 9)
虽然鞋重很轻,但Wave Spark 3却更像一双轻量运动慢跑鞋,适合慢跑的初学者,可以用于一般的慢跑和健走。
鞋面采用了AIRmesh透气网眼鞋面,能够保证鞋面的透气性能。中底搭载了轻量的EVA材料,兼具了缓震性能和回弹表现。大底采用x10耐磨橡胶。
重量:210克(US 9)
美津浓的超轻竞速都是大面积使用颗粒外底的典型跑鞋。以下鞋款大致按缓震量由高到低介绍,这也基本意味着介绍鞋款的重量会从大到小,适合的跑者跑步配速会越来越高。
Mizuno Wave Emperor 皇速 3
对标于ASICS Tarther虎走系列的顶级公路马拉松赛用鞋。与虎走类似,Wave Emperor的鞋面上也标着汉字“皇速”,逼格满满。它的前辈是Wave Spacer系列,同样是对标虎走的顶级马鞋,出于不明原因(也许是跟虎走比缺乏逼格?),美津浓砍掉了spacer系列,推出了皇速系列。
Wave Emperor 1代和2代近乎完全相同,升级在于U4ic换成新版,弹性、耐久度略有提升。
Mizuno Wave Emperor Japan 皇速 3
Emperor Japan的鞋底比标准版Emperor更轻薄,前掌外侧分区大块的“<”形颗粒换成了前掌中央的飞机形颗粒,进一步减轻重量、提高抓力。Wave Emperor Japan 1代和2代近乎完全相同,升级在于U4ic换成新版,弹性、耐久度略有提升。
老牌日系产品Wave Cruise被美津浓日本官网分类为驿传用鞋而非马拉松用鞋。驿传每一棒距离约为半程马拉松,选手还往往是60分钟出头完成一棒的田径怪兽,可想而知他们的用鞋肯定是骨灰级的速跑鞋,皇速等全马跑鞋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上文说过,传统Wave是降低落差最大的敌人,美津浓驿传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老子不用了呗。Wave Cruise在后跟AP+中底上方有一块波浪形的缓震材料提供类似Wave的缓震+稳定效果,但两层中底材料之间并没有掺Wave片。
至于为什么还在用被U4ic淘汰的AP+,官网说法是为了弹性和耐久性,毕竟密度更大的材料虽然重量劣势,但往往回弹和耐久更好。不过我觉得更合理的解释就是日系跑鞋一贯厚古薄今、不喜变化的毛病,当年Spacer GL作为日产跑鞋也是在Spacer Dyna换用U4ic减重以后还迟迟不升级材料。
中底高差:5mm 重量:160克(JP 260)
Mizuno Wave Ekiden 12
与Wave Cruise同为驿传用鞋,但中底升级成更轻的U4ic,且鞋底厚度更薄,总重量更轻。
中底高差:5mm 重量:135克(JP 260)
希望这篇跑鞋矩阵能够让大家真正找到合适自己的美津浓跑鞋,同时也真心希望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跑鞋老牌能够重新崛起唤回我们当初那些美好的记忆!
建议您加本站客服微信号:huoyuantong2 她会给你推荐可靠有实力的莆田鞋本地厂家微信号。
我们收集了几十个莆田本地鞋厂,鞋子质量我们给你已经把关过,价格也给你对比过,这批工厂是目前最优质的厂家货源,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优质厂家货源吧!
!
工厂主要面向实体批发和微商代理一件代发,免费加入轻松微商相册传图销售,无论您是做代理还是自己买来穿都是超值超好的货源。
缓震系列
Mizuno Wave Prophecy 7
支撑系列
Mizuno Wave Paradox 4
轻量训练
Mizuno Wave Shadow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津浓第一双8mm落差的跑鞋,Wave Sayonara的落差则是10mm,大多美津浓轻量跑鞋的落差是9mm。12mm大落差的慢跑鞋更适合给新手提供保护,而8-9mm落差的美津浓轻量跑鞋更有利于跑者练习更优良的跑姿。
Mizuno Wave Catalyst 2
Mizuno Wave Sonic
单纯作为跑鞋而言,Wave Sonic是第一双4mm落差、鞋底还不算太薄的美津浓跑鞋,也许是目前最适合中前掌跑法的美津浓了。下文要提的Cruise、Ekiden虽然落差仅有5mm,但鞋底很薄很硬,外底大范围使用颗粒所以寿命不长,因此不如Sonic大众化。
Mizuno Wave Spark 3
超轻竞速
皇速在各方面设计上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了一套全新的人体工学鞋楦(日本亚马逊有人反映鞋头明显比其他日系美津浓轻量跑鞋要宽),并对应做出与之配合的鞋面;全新的中底设计,以U4ic材料为主体,前后掌受力中心拼接AP+材料,这种结合在美津浓跑鞋中独一无二;全新的外底,前掌三个分区有三种不同的颗粒底。每种颗粒都需要对应的模具,开模成本直接翻三倍,这还不计装配上的额外工作。
升级到第三代,Wave Emperor 3在鞋面中足位置增加一条与鞋带相连的支撑条,可以在收紧鞋带的同时增加中足鞋面的包裹,也能增加鞋口的包裹提升后跟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改善了前掌的贴合度,将鞋带孔向前调整,减少不必要的空隙。后跟处采用了全新的V字型结构,加强足跟稳定性。
中底方面内嵌了轻量的Mizuno Wave结构,提升中底的缓震和稳定性。大底前掌部分则是新增了G3区域,通过不同的方向的散射颗粒增加大底的抓地力。
可以看出,这是一双相当用心的轻量竞速鞋,对得起进三跑鞋的名号,适用于在2小时30分钟至3小时30分钟的完赛的全程马拉松选手。
中底高差:9mm 重量:190克(US 9)
第三代的升级部分,和Wave Emperor 皇速 3一样。相比而言,日产皇速比标准版皇速Wave Emperor更轻更硬,也更贵,是真正意义上对标到Tartherzeal的跑鞋,用于让全马稳定三小时内的跑者大显身手的产品。
中底高差:9mm 重量:175克(US 9)
Mizuno Wave Cruise 13
作为日系竞速鞋,标志性的皮革支撑条和前掌颗粒底自然是少不了的。
能明显看出,美津浓的驿传用鞋比顶级马拉松鞋更轻更平,颇有上世纪速跑鞋的风范。速跑鞋被称为Racing Flat,正是因为曾经的速跑鞋底都很平,前后落差很小,而现在真正名副其实的Racing Flat只有Wave Cruise、ASICS sortie、Saucony Type A等极少数竞速鞋了。
Cruise有日产版本Cruise Japan,说实话我不清楚除了鞋面略有改动以外还和Cruise 12有什么不同。
类似Wave Cruise,它很薄很平的中底也没有传统Wave的容身之处,是靠两层中底材料波浪状地交叠起类似Wave片的作用。Wave Ekiden 12全掌使用独特的网格鲨齿外底,据称提速像钉鞋一样强悍。
其实对于许多中国跑者来说,跑鞋矩阵的概念最早就是起源于美津浓早年所作的跑鞋产品分类,随着跑步热潮的西进流传到了国内,一时间被人们奉为圣经。在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启蒙阶段美津浓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国外运动赞助品牌,美津浓跑鞋同样也以其质优价廉的特点俘获了一大批中国早期跑者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