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看我的PPT像是批奏折”,华为三折叠手机吓得多少打工人瑟瑟发抖 中国星链往事:六年间,从PPT星座到1.5天造1颗卫星
“领导看我的PPT像是批奏折”,华为三折叠手机吓得多少打工人瑟瑟发抖 中国星链往事:六年间,从PPT星座到1.5天造1颗卫星,
“领导看我的PPT像是批奏折”,华为三折叠手机吓得多少打工人瑟瑟发抖
来源:Vista氢商业
大家好,昨天的大战看了吗?好吧,是科技春晚。
作为一名朴实无华的打工人,这几年我越来越喜欢9月的华为和苹果了,虽然我买不起19999的手机,看不懂挤牙膏般的美式创新,但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为了我在公开场面撕头花了,还是有钱人。
9月10日的微博热搜可谓是全面开花,从华为到苹果,就连唯一入驻苹果商店的数据线品牌安克都开了发布会。科技大佬们在全球不同地方的舞台上挥斥方遒、慷慨激昂地拿出自家的绝门创新,他们越激烈,欧美人越不高兴。
为啥?不环保啊,明明大家可以做一个机展一个台,余承东讲完库克上台放ppt,非要全球开花展现大舞台,想必昨天每一个环保人士都在偷偷掉泪,这可增加了多少碳排放。
听说昨日的库克和余承东都多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外号。
比如有网友叫库克为【秋裤男】。
虽然苹果官方称新机型iPhone 16系列代表着苹果在AI时代的动向,把芯片从此前的A16升级为A18,“16核神经网络引擎针对大型生成式模型进行优化,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的速度,相比A16仿生芯片提升最高可达2倍”。
复杂的、拗口的,自然也是科学的,有科技博主简单总结:处理数据更快了,你刷视频更流畅了。这是好事,回家以后可以沉迷抖音到深夜都不用喘气了。
但显然苹果的配色才是打工人关注的重点,因为博主们都在吐槽苹果手机的创新还不如隔壁盒马的苹果石榴发布会,而真正影响我能不能下班后在家躺着刷视频的唯一因素是——my lord,你的领导。而配色够不够莫兰迪、有没有更新的梗,才是打工人能不能在工位造就新神话的最显性方式。
今年的Phone 16系列有5款配色,黑白粉绿蓝乍一看像塑料袋,仔细一看更像是我奶奶的秋裤,可见库克人到中年也难逃铁律,正在狠狠吻上秋裤。
相比之下,华为新机的颜色就有些枯燥了,暗红加墨黑的搭配像是直接刚刚从某款国产车扒下来的车皮。
当然,颜色好不好看不是华为新机的重点。
全网正在为“什么样的精英会用起价19999元的三折叠手机”吵翻了天。
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昨日带来华为新机Mate XT非凡大师”三折叠手机,采用内折加外折的Z型方案,“略大参考”认为这是:全世界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全世界最薄的手机。
三折叠屏手机主要新增了一块屏幕、一个铰链,但每多一个铰链就更容易出现折痕等问题,华为的处理方式之一是在屏幕上使用了UTG超薄玻璃和“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非牛顿流体,简单来说就是要够轻薄又要抗压性能好。
中国古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到了互联网时代就是“做人不能既要又要”,华为新机这回把友商还在概念机打转的理念做成大货,甭管一堆“最”能最到哪里,但最起码在发布会声量上撕赢了库克。
简单扫了眼华为发布会后,我重新对2个汉字有了认识——非凡,从发布会名称开始,余承东从头到尾地cue,如果有热心的网友总结出余承东这短短几小时说了多少遍“非凡”,说不定也能破一个记录,因此我单方面封余承东为【非凡哥】。
非凡哥一出手,别说让大洋彼岸的秋裤男震撼,也直接让我等打工人惊掉了下巴。毕竟上一次见这么贵的手机还是电视广告多年前叫卖的18k镀金镶129颗钻石手机。
如今电视广告被搬到了发布会现场,叫卖的夸张年轻人变成了科技大佬秋裤男和非凡哥,华为新机要价起来也没有手软,起价的19999元直接秒杀一众打工人的税前月薪,以前卖肾买苹果,如今就算把我整个人卖了都换不来一个华为手机。
高端,实在高端。
当打工人还在感慨原来此三折不是彼三折:“不是打三折啊”,殊不知不到一天,华为官网预约人数已经超过360万人次,自己动手的程序员、中年老板的秘书都在昨天悄悄点上了那个按钮,2万块的手机硬生生被抢成了大白菜,果然有钱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朴实无华。
图源:小红书@兰州中心
在非凡哥的大声宣扬下,华为新机如今已经拿下了【电子茅台】的title,有人出5000块的拍机价,有人直接在闲鱼上挂出了10万块的起拍价,今年在演唱会上栽跟头的黄牛们终于迎来事业新阶段,果然兜里没几两碎银的年轻人还是比不过中年男人。
能把手机卖出2万块天价靠着是华为这前无古人的【三折叠屏】,一个屏幕分3折像什么?像奏折,俗名折子,始于朝顺治年间,后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以华为这外观专利费,都得给顺治爷交。
于是你明了,华为2万块的新机要卖给谁:卖给你那个时刻准备“登基”的中年男领导,会议上三屏幕一打开,坐在席间的你牛马性更强了;
卖给如今仍在坚持炒股的富人们,他们再也不用因为屏幕太小还用手指拖来拖去,直接一展开,就是大屏理财、纵览全局,颇有种天下在我手的君临天下之感。
图源:小红书@一只大狗熊
担心太大不方便携带?中年男人的兜能装下全世界,是中国版的哆啦A梦口袋;担心不好贴膜和装壳子?老钱的最直观体现就是手机不带壳,“手机壳界爱马仕”CASETiFY都显得太廉价。这些都是非凡哥没有道出的秘密。
华为官方称这新机最起码能有3种用法,展一次、展两次、展三次,从正常手机大小到10.2英寸屏幕,于是你懂了,华为新机实则是在众筹和共享领域的创新。
于是有人调侃:你买不起一个手机不是问题,可以呼朋好友众筹2万块再实行共享手机制度:可以共享屏幕,三个屏幕六只手化身新时代哪吒。
厂商们这么努力,一方面是因为整个手机市场疲软把折叠屏当作救命灵药,另一方面把手机也做成符合经济规律的产品,要么价格更低要么价格极高,毕竟比起2万块有钱人更缺的是privilege。
早在三年前up主「没啥用科技」就“预言”了屏幕进化方向。Uphone13扇形屏手机,灵感来自传统折扇,展开屏幕尽显中式赛博老钱风,合上屏幕可搭载钥匙扣、挂坠等设备,尽显极致便携的chill感。
记得当时看完人都被震撼麻了,看一遍觉得净扯淡,看两遍是心动的感觉。现在段子照进现实,对折、两折、三折,华为的奏折屏都来了,扇面屏还会远吗?
“人类终将从兜里掏出一个65寸大电视”。
从目前来看手机屏幕越变越大是大势所趋,谁还记得当年乔布斯一句“没有人会买一部大屏手机”被三星笑话了好几年。
苹果触屏手机是一个分水岭。触屏时代之前,手机屏幕很小,因为没有做大的必要。屏幕本身没有太多交互空间,娱乐功能仅限座机像素的拍照和贪吃蛇等游戏,屏幕再大反而像砖头。而且手机必须给键盘留出空间,更压缩了屏幕占地面积。
以前大哥大接电话都用咬的 图源《手机》
只有数字键还不够,为了满足商务人士发短信和邮件的需求,QWERTY键盘也成了“最酷炫的配件”。哪个90后,小时候没被商务人士手上带键盘的小手机迷得神魂颠倒。
诺基亚的对称键盘翻盖手机,可能灵感来自电视遥控器。
2007年iPhone的出现直接优化掉键盘,手机屏幕的地位空前上升,屏幕不是配件,可以说从此以后屏幕上长了个手机。
但乔布斯对屏幕尺寸有执念,2010年7月,他发表了著名观点:“3.5英寸是最适合人类的屏幕,超过这个最佳尺寸的手机则会鲜有顾客问津。”
能单手操作是乔布斯对屏幕最佳尺寸的判断标准,然后2014年,不仅iPhone6从3.5变成4英寸,而且还来了个更大的plus型号,直接打了乔布斯的脸。手机小屏幕不好卖,iPhone 5c的低迷销量为小屏幕吹响丧钟。
手机屏幕的尺寸在折叠屏时代彻底放飞自我,2018年国内手机厂商柔派量产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现在柔派母公司破产清算,成了折叠屏先驱;
不过第二年就有手机大厂三星入局掀起混战,同年华为也推出折叠屏,再后来除了苹果,全球主流手机品牌都集结在折叠屏手机赛道。
柔派的折叠屏
此前厂商们做的折叠屏多为大折叠和小折叠之分,但都是2块屏幕。oppo们推出的对折式小折叠配色好看但受到屏幕、续航等问题影响,因此被叫年轻人的“美丽废物”。但折叠屏还在狂奔不止,Counterpoint Research则预测,折叠屏手机在2027年出货量预计将超过1亿部。
截止2023年华为已经占据国内50%以上的折叠屏市场,从旋转跳跃的全键盘到两屏折叠,精英商务人士下一个彰显工作能力和个人魅力的道具是奏折屏。
为啥连苹果都违背乔布斯的祖训,在max、pro、plus的后缀上追求“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手机屏幕为啥越来越大?
一方面手机变得“越来越好玩”,另一方面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但手机不一定是手机了,它现在是社交和生产力的工具。
啥叫生产力,简单来说为了你更好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手机厂商们致力于把手机变成移动的办公室。
你也许疑惑谁会买奏折屏、买来能干啥,有人已经给出了答案,华为奏折屏必深得精英商务人士的“朕心”,“比如随时随地能看看股票,以及下属上奏的报表和PPT”。
屏幕不仅扩大还可折叠,也给了手机取代办公电脑的野心。
华为都贴心地给折叠屏手机配备了键盘,更大的屏幕意味着从此你可以分屏、多线处理各种业务。
三星的Galaxy Z Fold配备了“可以直接从主屏幕底部任务栏调取最近使用的文档”功能,直接对标浏览器。
如果你走在路上接到“紧急修改文档”的急活,没带电脑也能展开手机屏幕,化身忙碌的商务人士。客户和领导开心了,但你再也不能用“不好意思我在外面,回去才能处理”当借口了。
vivo折叠屏干脆自称“迷你PC”,这个时代有轻奢品、轻断食,vivo折叠屏帮你实现“轻办公”,打工人听了流下感动的泪水。
“移动的生产力”,是催生折叠大屏的动力之一,这是手机进化的大势所趋,也是高科技时代的大势所趋。万物皆可商务场景不是梦,估计京沪高铁牛马专列,未来终将会提供能播放PPT的会议室。
一方面工具消解空间和时间限制,提高办公效率,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反而带来过劳,所有时间都可能变成职场时间。
当然好在折叠屏普通打工人目前还买不起,更适合热爱工作的精英高管们。
今年4月宝马汽车设计部门负责人就设想了一个“美妙”的场景,希望之后汽车最终实现自动驾驶,这样没有了方向盘,挡风玻璃也可以变成大屏幕播放PPT,这样高管们就可以像坐在办公室里在车内开会了。
编辑 | 橘总
作者 | 橘总&嘴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中国星链往事:六年间,从PPT星座到1.5天造1颗卫星
未来或许还有新选手入场。
全文3822字,阅读时间约12分钟
每次提到SpaceX的星链(starlink),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备受关注的GW星座与G60星座。
GW为中国星网公司主导,最初向国际电信联盟(ITU)申报了12992颗卫星(后续有增加)。
G60星座又名“千帆星座”,是目前国内除GW星座之外,另一重要的卫星互联网发射计划。(上海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曾表示,G60星链一期将实施 1296 颗,未来将实现一万两千多颗卫星的组网)
与“中华神盾”(国产宙斯盾舰)、“中国特斯拉”(某某新能源车)、“中国星舰”(传说的长征9号)类似,
在坊间,“中国星链”一词应运而生。
01. 初代中国星链
中国的“卫星互联网热”并非近两年才兴起,早在6年前就出现过。
2018年,徐鸣辞去猎豹移动总裁,成立银河航天,随后公布了银河星座计划(曾计划2022年完成第一批144颗卫星部署,后续升级到800多颗卫星,最后升级至2800颗)。
从当年开始,徐鸣微信的签名是:方向对了,就不怕远。
更早几年成立的九天微星,也是计划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部署低轨物联网卫星星座,3年内部署完成72颗组网计划。
天仪研究院、欧比特、华讯方舟等各家企业,也都有着自己的星座计划,组网卫星数量从几十颗到几百颗不等。
一时间,民商卫星公司掀起了第一波“造星”热潮。
图/艾瑞《2018中国商业发射市场研究报告》
热衷造星的不止有民企。
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科工),也各自宣布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计划,“虹云工程”和“鸿雁全球卫星星座系统”(鸿雁星座)。
时任航天科工二院院长张忠阳(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对媒体表示,虹云工程将在2018年实施技术验证星的发射,预计在2018年年底前开展低轨宽带通信的演示验证及应用示范。
这一年,SpaceX的星链项目刚刚启动。2018年3月,猎鹰九号火箭成功发射两颗星链的试验星,开展对地通信的相关测试。
图/2019年国内商业企业星座规划
2018-2019年的以上这些星座,某种角度看,算是中国卫星互联网的1.0版本。
2019年航天日,国防科工局、装发两部门对商业航天(主要是民商火箭)提出了“鼓励、有序”的指导方针。
市场的投资机构闻风而动,中国卫星互联网公司引发第一轮资本热潮。
“给投资人路演,大部分时间是做科普、讲政策,有些人是真看不懂。”参与了第一波卫星创业的刘星说,“但看得清的,出手还是比较迅速。”
2018年下半年,银河航天与九天微星各自完成了A+轮融资,一批民商航天企业也在这个时间前后或拿到融资、或成立。
刘星说:“那时候,卫星做的不多,做的最多的就是PPT(商业计划书)。”
彼时,九天微星的CEO谢涛感慨,“太空创业最好的时候,很快就要来了。”
02. 风云变幻中迭代
在2018年底,虹云工程与鸿雁星座的首星发射成功,但此后就再无的后续组网发射的消息。一些民企的星座计划,也未能按时实施建设。
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国家发改委首次纳入新基建范围,卫星互联网概念股走强,多家相关公司股票股价上涨。
行业内外不少人弹冠相庆,认为商业卫星和火箭的春天即将到来。
但也有不少人谨慎乐观。
“行业纳入新基建是好事,关注商业航天赛道、出手投资我们的资本多了,”刘星认为,“但对于民企来说,‘新基建’的有关指导意见、细化政策还需要观察、消化和落实。”
此时,日后备受关注的星网公司,已在孕育之中。
当年9月,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ITU)递交了一份卫星频谱分配文件,申请了高达12992颗卫星的频谱分配。文件也曝光了两个名为GW-A59和GW-2的低轨宽带卫星星座计划。
直到2021年,人们才知道了更清晰的消息:中国星网公司成立。
图/2021.4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消息一经发布,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将要打造巨型卫星互联网星座”的消息开始在市场上传播。
主流观点均认为在国家统筹协调下和民营资本将持续推动产业链成熟,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有望进入加速落地期。
同样是在2021年,8月,两颗试验卫星G60号卫星、松江号卫星(贝塔a/b星)搭载长征六号火箭升空,在轨验证了链路指标、激光通讯、电推进等内容。
当时媒体报道:未来几年,该项目还计划陆续实施72颗、228颗和最终600颗卫星的组网,打造真正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实时、安全、可靠的综合性宽带连接服务。
这个从72颗到600颗的星座项目就是G60的早期版本,不过,后来规划的组网规模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图/G60星链产业基地启航
G60星链的名称正式公布,也是在这一年。
2021年11月26日,“G60星链”产业基地启航仪式在松江区举行,宣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的启航。
国内外星座(部分)发展变化,图源/泰伯智库
至此,包括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在内的一众相关星座建设计划,都被规模更大的GW、G60所取代。
被纳入合作方的还有五院、八院和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卫星创新院)。
两大航天集团,在事实上失去了对卫星互联网建设的话语权。一些曾雄心勃勃的民商卫星公司,也成为了两家巨大星座项目的“乙方”(仅指卫星互联网通信领域)。
03. 关关难过,关关得过
频率、时限。
国际上频轨资源获取采用“先登先占”原则,批量申报优势资源成为抢占频轨资源的通用策略(各国例行操作)。
按国际电联的新规:申请卫星频率和轨位资源的公司需要在获得许可后2年内完成星座中10%的卫星部署,5年内完成50%,7年内全部完成部署。否则将对申报的星座规模进行削减。
因此,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已申报的数万颗中国星链,是一道关键考题。
图/中国星座申报情况;ITU,国盛证券研究所
产品进度、发射排期。
除申报外,如果要开始星座组网发射,还涉及研发、生产、报批(许可)、搭载发射等多个环节。
实际的难度比预想的更大。
某星座曾在2022年针对民商火箭做组网发射意向招标,国内多家民商火箭公司积极响应,并有3型新火箭入围签约。
不过,甲方除了要求运力足够(一箭XX星),中标的火箭还需要在2024年6月前成功发射,验证产品可靠性,才能正式执行组网卫星发射任务。
现在来看,实际进度并不如意。
“一方面我们高估了产品研发的速度,另一方面,卫星方也低估了在后续流程、发射环节的难度。”曾参与过投标项目的梁子说,“他们肯定是要找别的火箭来参与(发射)了,不然今年任务完不成。”
商业闭环。
对中国星链们来说,除了频率时间窗口和发射压力,还有后续要面对标题的考题:商业闭环。
大规模的星座组网发射,其实最直接受益的可能是承接卫星研发制造的配套方,以及提供发射服务火箭方。
卫星互联网如何盈利?
“不论是国家星座、还是商业公司,如何完成商业闭环都是最大的问题。最终谁来买单?”长期关注卫星领域投资的李智说。
国内外星座(部分)发展变化,图源/泰伯智库
泰伯智库预测,未来10年,卫星互联网通信将在太空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地位。
现在来看,与现有通信运营商合作,甚至成为新的通信运营商,面向C端市场,或许是方向之一。
近期热议的手机直连卫星、车机直连卫星,就是一种新尝试。国内几大运营商也在卫星通信领域动作频频,或密集调研、或合作试水。
不论哪个难关,对中国星链们来说,最紧迫的是:时间。
04. 大的要来了?或许还有变局
G60已算是中国星链中动作迅速的。
2018年垣信成立,2019年完成试验星发射,2021年“G60星链”产业基地开工。
2022年,垣信卫星与中科辰新共同发起设立上海格思航天。
从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的信息看,该公司作为卫星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厂商,直接承接来自垣信卫星的量产卫星设计制造和卫星核心组部件研发设计业务。
2023年12月,格思航天G60卫星数字工厂正式投产并实现首颗批产卫星下线,年产量预计可达300颗。按近期格思航天曹金对媒体的说法,未来可实现大约1.5天生产1颗卫星,未来几年会陆续发射一千多颗卫星。
图源/界面新闻
去年末和今年初,格思和垣信分别获得新一轮融资。
其中,垣信卫星A轮融资金额高达67亿元人民币,创下了我国卫星企业单轮融资最大金额的纪录。
中国星网公司相对稳健。在成立前,至少用了2年时间做筹备,对行业做了充分的调研,成立后几年里,陆续发射了多颗试验星。
未来,GW或也将开始发射组网发射。
图源/中国经营报
六年间,从PPT星座到1.5天造1颗卫星,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在提速。
不少人感叹:大的要来了!
不过,商业航天虽然热起来了,但民商企业在卫星互联网建设上,还难以和巨头“平等对话”。
资深从业者肖叶说:“把轻量级和超重量级选手放到同台竞技比武,并不合适,如果真要助力民企发展,就该分不同组别、不同级别。”
4月29日北京空天产业信息论坛召开,在民商企业圆桌对话上,有主持人提出关键词:开放。
什么叫开放?
具备条件卫星企业或机构都可以参与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和运营。
在保护竞争下,能给民营公司一定份额的订单、项目(纯民企参与竞标)。
在一定规则下,外资可适当参与中国商业航天发展。
……
有意思的是,今年1月,北京市发布的商业航天行动方案里,也提到了要建成天地一体通导遥巨型星座体系。
2024航天日期间,湖北“楚天星座”(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发布,计划组网卫星将达300颗。
未来,除了GW、G60、银河等已申报的星座外,或许还会有“新选手”进场卫星互联网。
如何让组网星座“活跃”,让民商卫星企业“活好”,让参与行业的资本“活动”。
应是中国星链未来的故事。
(文中刘星、梁子、李智、肖叶为化名,内容有删减、编辑)
参考及引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462420166455254&wfr=spider&for=pc;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142197jL/?spm_id_from=333.999.top_right_bar_window_history.content.click&vd_source=69e837f3b5038983029b5cbe27482609
https://www.sohu.com/a/199866680_313170;
http://www.cb.com.cn/index/show/bzyc/cv/cv135218381648;
泰伯智库《2024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全景研究报告》
企查查、ITU,国盛证券研究所 、灰机wiki及网络公开信息。
DongfangHour、李壹鏖对文本亦有贡献。
发布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