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找到20多年前的中国电信IC电话卡,退费麻烦了……|退卡|客服|电信公司短信 公安机关纵深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
家中找到20多年前的中国电信IC电话卡,退费麻烦了……|退卡|客服|电信公司短信 公安机关纵深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
家中找到20多年前的中国电信IC电话卡,退费麻烦了……|退卡|客服|电信公司短信
你用过IC卡吗?
如果手里的IC卡还有余额
该怎么处理呢?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消费者赵先生向反映,早些年他在中国电信购买了5张用于公用电话亭使用的IC电话卡,现在还有余额共元。因现在需求不大便计划退卡,但没想到波折丛生......
IC卡余额能否退款
10000客服与营业厅说法不一
赵先生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这5张中国电信的IC卡,日期显示是1995年12月至2001年11月之间,合计面值280元,卡面未标有效期。
▲赵先生的五张电话卡。消费者供图
于是赵先生致电中国电信10000客服,8月21日,对方客服人员表示,中国电信发售的IC卡可以退卡,把对应的费用结算完,剩余的钱在营业厅结算退回,“退回方式以营业厅受理为准。”
随后,赵先生去了宁波市镇海区胜利路上的中国电信(城东营业厅),因对方正在开会,他便添加了工作人员的微信。事后,宁波电信客服人员致电赵先生,称只能更换新卡,不能退费到固定电话余额中或直接退款。
▲赵先生去的营业厅。消费者供图
“换卡我也用不上啊。”赵先生说。无奈之下,他通过12345热线投诉。8月22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回复赵先生:“目前IC卡业务并未退市,由于您手中的卡已购买多年,卡内具体金额已无法核实,故电信予以申请等额的201卡,原IC卡回收处理,已联系您说明。您直接退卡的要求无法满足,双方未达成一致处理意见……”
▲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的答复。消费者供图
“之前中国电信客服人员跟我说去营业厅可以办理退费,折腾一圈下来既不能查余额,也无法换到固话中或退款。”赵先生质疑中国电信说法前后不一,“如果不能查询余额,那消费者在电话亭打电话时如何计算费用?扣款和所剩的余额又该怎么计算?”
消费者通过IC卡公用电话查到余额
电信客服称只能更换等额201电话卡
为进一步查清IC卡里的余额,赵先生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部还能使用的IC卡公用电话进行查询。赵先生提供的照片显示,5张IC卡的余额分别为50元、元、元、元和元,共计元。“明明电话机就能查到余额,中国电信公司怎么就查不到?”赵先生说。
▲赵先生在街边电话机查询到的余额。消费者供图
8月25日,记者拨打中国电信客服热线进行咨询。客服人员表示,按照当时IC卡的办理方式,相关情况需通过公话亭网点处理。
8月2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中国电信(丰科路营业厅)并给工作人员提供了IC电话卡的图片,也未能查询到余额。工作人员表示,查不到外地卡的数据,需要找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处理。
随后,记者联系中国电信浙江宁波在线客服咨询赵先生的投诉处理情况,对方回复:“IC卡因时间久远核实不到里面具体所剩金额,可申请更换同等面额的201卡(老卡上交)。根据工单记录,可更换3张50元+1张30元。”
▲中国电信在线客服的回复。资料图片
经营者涉嫌变相强制消费
退卡退费流程应统一告知
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于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上提供服务的公话亭电话机逐渐减少,使得消费者使用IC电话卡的便捷性大打折扣,具有储值性质的IC电话卡里面尚有余额,只要不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限,消费者有权将卡内余额进行退卡退款。
经营者给出的答复是无法核实余额,消费者却能在街边的电话机中查询到,经营者的行为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不支持退款,只提供更换201卡这一种方案,经营者涉嫌构成变相强制消费,消费者有权拒绝。
北京理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久成表示:
经营者未尊重消费者意愿,而是给消费者申请等额201卡的做法涉嫌违反《电信条例》第四十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务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若经营者的客服人员认真、完全地听取了消费者如实告知的全部情况,并依据公司制度答复可以办理退费,应视为经营者就消费者提出的诉求作出了承诺,但消费者到营业厅后却未能办理退卡退费,最终以换卡的方案答复消费者。这反映出经营者内部管理制度适用不统一、不同职能部门关于制度适用衔接、沟通不够紧密等问题,不能成为侵犯消费者权利的挡箭牌,消费者不能成为经营者获利的“牺牲品”。
王久成建议:
公话亭作为公共设施,在未全面取消的情况下,仍应当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各大运营商应及时对公话亭及电话卡的使用进行排查、检修、维护、改造升级等,确保可以正常使用。
同时,应当就电话卡的使用期限、更换、升级、退卡退费流程等作出统一告知。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杜科
编辑/裴莹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公安机关纵深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制图/高岳
“刷单兼职”“投资贷款”“虚假征信”……电信网络诈骗套路重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钱袋子”被不法分子盯上,怎么守住?
这一年,公安机关纵深推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重拳打击涉诈犯罪生态系统,强力挤压涉诈犯罪生存空间;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显著战果,累计3.1万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移交我方;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形成强大震慑。
打源头,从严惩治境外电诈犯罪
幕后“金主”、组织头目、骨干成员……这一年,公安机关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动作频频,一大批在境外从事诈骗活动的人员集中被抓捕回国。
11月16日,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3名缅北电信诈骗犯罪集团重要头目,被缅甸警方抓获并移交我公安机关。缅方11月15日夜组织对明学昌抓捕,其间明学昌畏罪自杀身亡。此时,距离公安部刑侦局发布悬赏通告,通缉该4名重要头目仅仅过去了4天时间。
截至11月中旬,缅北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共向我方移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3.1万名,其中幕后“金主”、组织头目和骨干63名,网上在逃人员1531名,打击工作取得显著战果。
继缅北果敢明家电信网络诈骗头目落网后,中方又公开通缉果敢“四大家族”涉电诈人员。12月10日,缅北果敢自治区原主席白所成等10人被通缉。
随着我国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和国际执法合作持续深化,以往潜藏于东南亚国家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逐渐向缅北地区转移,主要盘踞在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等地相邻的缅甸一侧。
今年以来,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由此衍生了偷渡、非法拘禁等一系列犯罪活动,严重侵害我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对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综合研判,认真分析诈骗手法类型,查清诈骗窝点和人员情况,收集固定犯罪证据;组织云南等地公安机关加强分析研判,创新打法机制,强化警务合作,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打击工作,连续开展多轮打击行动,向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一大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先后移交我方,战果显著,捷报频传。
《法治日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狠狠打击了境外诈骗集团的嚣张气焰,对诈骗分子形成强大震慑。在缅甸各方大力配合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移交我方,并被涉案地公安机关陆续押回。公安机关将彻查其全部违法犯罪事实,坚决依法予以严惩。
公安机关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保持对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高压严打态势,不断深化中缅边境警务执法合作,持续组织专项打击行动,全力清剿诈骗窝点,依法缉捕涉诈人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切实维护边境安全稳定。
治生态,挤压涉诈犯罪生存空间
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各地公安机关持续强化打击力度,深入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持续组织区域会战、集群战役,有效震慑犯罪。
2022年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开始施行。一年来,这部专门为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制定的法律,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了全方位法律支撑: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公安机关依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累计对21.05万人次进行行政处罚。
——公安部组织开展区域会战和集群战役,严厉打击为境外诈骗集团提供推广引流、转账洗钱、技术开发、组织偷渡等非法服务的涉诈黑灰产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7.8万名。
——公安机关累计见面劝阻1389万人次,会同相关部门拦截诈骗电话27.5亿次、短信22.8亿条,处置涉案域名网址603.6万个,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288亿元。
在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朱骏看来,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个系统工程,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之前,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措施不够充分,缺少一定的“刚性”手段。
如今,反诈“防护网”正在越织越密。前不久,公安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起草《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共19条,主要包括惩戒原则、惩戒对象、惩戒措施、分级惩戒、惩戒程序、申诉核查六方面内容。征求意见稿指出,应坚持分级惩戒、过惩相当,对于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惩戒期限为3年;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惩戒对象,惩戒期限为两年。
与此同时,各地公安机关围绕境内打击,持续组织开展区域会战、专案攻坚、集群战役,密切与各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引流推广、转账洗钱、技术开发等犯罪团伙,坚决切断犯罪关键链条,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
“如今虽然发案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严打电信网络诈骗回流类案件以及黑灰产业链上,在整体控防、技术反制、大案研判等方面继续发力,持续推动打击治理电诈工作再上新台阶。”朱骏说。
重预防,营造全民反诈社会氛围
“碰到卖保健品送鸡蛋的一定要多注意!”“别等被骗去派出所喝苦咖啡。”12月5日,记者在福建省福州市光明港夜市一处“摊位”前,看到民警正在街头普及常见诈骗套路。
这个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新港派出所根据辖区夜市人流情况开设的“反诈摊位”,从今年夏天开始“摆摊”,持续至今。在现场,民警引导来往路人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告知常见诈骗种类以及防范措施,提醒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诈意识和识诈能力,尽享人间“烟火气”。
反诈宣传送进夜市,是各地公安机关多措并举营造全民反诈社会氛围的一个生动写照。
这一年,广西首列反诈主题地铁专列启程;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大鹏分局民警走进在辖内人流密集的菜市场,提醒居民在装满“菜篮子”的同时,也要注意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反诈专班走进高速服务区,对商户和过往司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宣传……
随着打击治理工作不断深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记者注意到,国家反诈中心编制的《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中,详细梳理了10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点和诈骗手法,深入介绍了七大反诈利器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据介绍,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
反电诈,打防并重,防范为先。从提高堵截能力,到及时推送预警信息、劝阻群众免于被骗,再到完善止付冻结机制,全国公安机关不断建立完善反诈体制机制,提升技术反制能力,推进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大数据研判,切实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