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货源通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疫情防控资讯 >  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投资者如何应对? 理财产品“又活了”?


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投资者如何应对? 理财产品“又活了”?

发布时间:2024-10-17 11:56:05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投资者如何应对? 理财产品“又活了”? 

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投资者如何应对?

转自:忻州日报

近期,多家理财公司相继出现旗下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现象,持续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属于常态,符合市场规律。在净值化时代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提前退场,或许是理财公司适应净值化管理的一种方式,对此,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并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选择较好的产品,并尽量拉长投资周期,减少净值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A 6月多款理财产品公告提前终止

6月11日,邮储银行在其官网发布“中邮理财邮银财智·鸿运定制6号(盛鼎版)人民币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事项的公告称,拟于2024年6月17日提前终止该理财产品,其原到期日为2029年6月17日。

根据公告,自2024年6月17日后,该理财产品将进入清算程序,清算将按照理财产品说明书有关约定执行,客户资金将按照产品提前终止日的产品单位净值进行兑付,兑付资金不迟于提前终止日后3个工作日内返还至客户指定账户,节假日顺延。终止日至资金实际到账日之间,客户资金不计息。

对于提前终止原因,该公告表明,“当前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影响产品未来运作,在目前产品实际业绩达到业绩基准的情况下,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经与客户沟通一致,产品管理人决定提前终止本产品。”

中邮理财方面称,当前这一情况符合产品说明书第五章“产品的终止与产品资产的清算”中约定情形的第一条,即:国家政策法规出现重大调整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影响到本理财产品的正常运作,产品管理人有权提前终止该产品。

而中邮理财此次对于旗下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仅是近期银行理财市场的一个缩影。进入6月,已有20余只产品提前终止,也有多只产品将在接下来一周至几周内提前终止。发行机构覆盖各类理财子公司。

6月5日,交银理财发布产品提前终止公告称,根据市场以及投资运作情况,该公司将于2024年6月11日提前终止“交银理财稳享优加挂钩黄金看涨1年封闭式1号私银尊享理财产品”。

就在交银理财发布公告的前一天,民生理财、华夏理财同时公布了多款产品的提前终止公告。民生理财公告称,决定于6月11日提前终止“民生理财玉竹固收类两年封闭150号理财产品”。此外,该公司旗下另两款理财产品——民生理财富竹安盈一年封闭1号和8号也已提前终止。随后的6月13日,民生理财再度发布公告称,为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根据产品合同约定,公司决定于2024年6月18日提前终止民生理财富竹安盈6个月封闭6号理财产品,并将在提前终止日后两个工作日内进行收益分配。另外,华夏理财旗下固定收益增强型三个月定开理财产品2号及3号、华夏理财混合偏债型一年半定开理财产品1号等3款理财产品也选择提前终止。

B提前终止已成理财市场常态

事实上,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如今早已成为市场上的常态。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除上述公司外,今年以来,数家理财子公司的多款理财产品均“提前退场”。相关数据显示,在2023年,有超2000只理财产品被提前终止,而相比于去年,今年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数量更是呈现上升趋势。来自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31日,今年以来提前终止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已达958款,同比增加117款,上升13.91个百分点。

由于上述这些理财产品无法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只能提前结束并根据当时购买的份额和结算净值,返还投资者相应本金和部分收益。如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净值为1元,购买份额10000份,结算时净值1.025元,赎回时,可获得本金与收益共计1025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宣告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中,不乏成立不久的理财产品。根据华夏理财近期发布的一则公告,将提前终止旗下理财产品“华夏理财现金管理92号”(以下简称:现金管理92号)和“华夏理财现金管理93号”。根据产品公开信息,两只产品均成立于今年4月。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两只产品还发布了费率优惠公告,将固定管理费率调整为0.15%/年。不过,对于提前终止的具体原因,华夏理财方面并未进行解释。

市面上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有多种原因。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一方面,部分银行理财机构设计目标止盈产品,在达到止盈目标收益率后,会提前终止该产品。如招银理财招睿目标盈(稳健)丰润封闭15号增强型固收类理财计划原预计到期日为2025年5月14日,由于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4.84%,超过其止盈目标收益3.45%(年化),因此,在2024年5月29日提前终止。

另一方面,由于近期市场波动影响,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表现与预期收益有所偏离,为保障投资者利益,银行理财机构会终止认购规模较小,且运行时间不长,业绩表现有限的理财产品,如前述的“中邮理财邮银财智·鸿运定制6号(盛鼎版)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属于这一情况。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由于市场收益率大幅波动、投资标的发生风险或因其他原因,将影响到理财产品所能实现的投资收益。部分产品受市场影响,净值波动加大,少数业绩欠佳的产品因赎回等因素导致产品规模收缩。与其坐视产品净值进一步回撤,不如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帮投资者及时止损,避免后续更大的损失,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管理人也可以节省精力打造其他拳头产品和绩优产品,创造更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C需拉长投资周期应对净值波动影响

在一位国有银行人士看来,随着理财市场规范,加之产品自身运行等原因,理财产品提前“退场”属于正常现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背后,是投资者日益强烈的对于稳健投资的需求。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今年以来存款“搬家”情况逐渐明显,投资者或对低风险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稳健的固收类产品及兼顾流动性的短期限理财产品青睐有加。

面对投资者的需求变化,如今,理财产品市场也作出了相应调整。

相关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新发理财产品持仓中,“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的持仓占比为84.80%,较2023年第四季度提高了2.66个百分点;“债券”类资产的持仓占比为1.57%,较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了1.3个百分点;“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持仓占比为0.06%,较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了1.2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在今年一季度,新发理财产品更加偏好“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对“债券”类资产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偏好下降。

招商证券相关人士分析,银行理财真净值时代,旧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再有,理财净值波动加大。真正回归代客理财后,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收益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业绩比较基准难以反映真实净值情况,投资难度明显加大,理财投资者应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并尽量拉长投资周期,减少净值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对于配置策略重点方向,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一方面可以关注长期债券,尤其是在货币政策宽松环境下,长期债券可能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缓解债市“资产荒”,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与此同时,可以增加对黄金、高质量债券等防御性资产的配置,以对抗市场不确定性,保护投资组合免受剧烈波动的影响;另外,需采取长期投资视角,避免频繁交易,减少交易成本,专注于长期价值投资。另外,由于优质资产稀缺,投资者可能难以找到既能提供满意回报又符合风险偏好的投资项目,导致整体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降低。同时,资产短缺可能推高某些资产的价格,降低其未来升值空间,增加资产变现的难度,要求投资者更加重视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此外,在常规投资之外,投资者可能需要采取更加复杂多样的策略以挖掘潜在投资机会,如增加另类投资、跨境投资、使用衍生品等。

山西晚报记者 张珍

(责任编辑:梁艳)


理财产品“又活了”?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4月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大幅回升,再度突破28万亿元大关,创下2023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其中,短久期理财产品受投资者关注度上升。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在短久期理财产品新发数量环比减少的情况下,其新发产品规模增加435.37亿元。

从配置策略来看,理财产品对短久期债券配置意愿持续增强。分析认为,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持续增配存款类资产,但近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受限后,其溢出的资金可由短债理财承接,预测短债理财规模将快速增加。

不过,随着债市震荡加剧,业内人士提醒,国内外经济形势加剧了债市波动,对短债收益率的影响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选择期限与预期相符的产品,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风险,以适应市场变化。

新增规模上升

4月理财产品“吸金”能力加速回升,存续规模重回28万亿元,创2023年以来的新高。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30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42万亿元,环比增加2.34万亿元。

对于4月银行理财产品新增规模上升的原因,国信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一方面,银行存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尤其禁止手工补息后,部分高息揽存的“智能存款”被叫停,而理财产品收益基准在3%左右;另一方面,债券收益率尤其是短端下行明显,整个4月理财产品仍有丰厚资本利得。“在我们模拟组合中,纯债类产品月度收益达到0.52%。”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霞也认为,4月以来,理财产品规模增量超2万亿元,很大程度是因为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存款降息促使资金流向银行理财。“随着理财产品规模上升,债市情况良好,破净率也有所下降。虽然4月债市出现回调,产品净值出现一定下跌,但近来理财产品抗波动能力有所提升,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李霞如上表述。

光大银行(601818.SH)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表示,4月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增长明显,主要是因为存款利率下降,理财净值整体修复,加上权益市场波动,均提升了理财产品吸引力。“另外,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创新产品和营销,提升了投资者配置意愿。”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短久期产品更受投资者青睐,新发短久期理财规模增长明显。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一季度新发短久期理财产品的新增规模中,“每日开放”型新发产品规模66.76亿元,“1个月以内”型新发产品规模130.59亿元,“1~3个月”型新发产品规模339.43亿元,“3~6个月”型新发产品规模3497.06亿元。

在周茂华看来,投资者整体偏爱短期限的理财产品,主要是能享受相对高一点收益,兼顾流动性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减少长期限净值波动潜在风险。

不过,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振宇也指出,今年以来,短久期理财产品新发规模有所增大,反映出市场对于短久期理财产品的青睐度有所提高,但目前并未形成一定热度。

在李振宇看来,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债市波动影响加剧,投资者对短久期理财产品的配置仍面临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李振宇表示,短久期理财产品的净值最容易受到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今年以来,银行多次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叠加银行业严查“手工补息”,对持有现金资产配置的短久期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形成压力。同时,6月期到20年期的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均持续下调,从而对以投资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构成收益挑战。从外部环境及政策因素来看,随着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增强,同时国内仍然存在降息空间和降息趋势,对短债收益率的影响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此外,对于投资企业债或信用等级较低的金融工具的短久期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借款人违约风险。短久期理财产品通常流动性较好,但部分产品由于设定锁定期,对资金灵活性也形成了限制。

偏好配置短债

从持仓资产来看,李振宇透露,2024年一季度短久期存续理财产品与2023年四季度差异不大,仍然集中在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类,占比分别为87.81%、8.74%。

而从配置策略来看,理财产品对短久期债券的配置力度在持续增强。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在完成净值化改造之后的几年,尤其是2022年年底理财赎回潮之后,为控制回撤以及匹配产品期限,理财越来越偏好短债,包括存单和短信用债等。

开源证券研报显示,由于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受到严格的规模和投资范围限制,其溢出的资金可由短债理财承接,2023年年末短债理财规模约3.25万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2%。

国信证券方面预测,后续银行理财扩张仍有空间,产品结构上现金类和短债类产品仍为产品重心,尤其是当前短端资产收益安全边际较高,是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较好替代。

在存款降息和债市转牛的催化下,短债理财规模仍有望快速扩张。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理财产品的期限主要由负债端资金偏好决定,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且流动性需求较高,因此理财产品期限一般较短。

此前,随着净值化转型,存款一度成为银行理财兼顾流动性和收益的配置优选项。2022年一季度赎回潮发生后,理财不断增配存款资产。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披露,2023年理财配置的存款与现金占比出现明显提升,从2022年年底的17.5%提升至26.7%。

“今年以来,银行加大降低负债成本的力度,不仅在自律机制下继续降低存款利率,而且加大了清理不合规协议存款和手工补息存款的力度(以理财规模28.1万亿元计,假设维持2023年年底26.7%的比例投向存款和现金,则共有7.5万亿元,保守估计协议存款和手工补息存款占比三成,则规模约2.3万亿元),理财配置存款的收益率面临较大下降压力,预计未来理财配置存款的占比将出现一定回落。”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中信证券方面预计,配置存款的理财产品主要为现金理财和最短持有期产品,因此资金重配方向不会完全与之匹配,首选仍为其他合规的高息存款资产,在此之后的溢出资金可能会流入存单、公募基金和标债等。溢出资金配置标债预计仍以短期信用债为主,难以大幅拉长久期。长期来看,理财产品对短端的支撑力度更大。

华泰证券也在最新研报中明确,理财对于“高息”存款、非标等资产可获得性下降,可能将不得不被动提高债券配置比例,尤其是短久期债券。理财的配置压力也会向货基和短债基金传导,短期带来配置需求,理财在短债的定价权进一步上升。

据开源证券预测,2024年理财规模有望收复失地、重回30万亿元大关,其中短债理财有望增长至3.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约6500亿元。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通过委外渠道配置公募基金的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中信证券方面认为,在协议存款这类稳定资产受限、资管专户违规行为被监管更加关注的背景下,加大公募基金的配置力度是大势所趋。“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理财前十大持仓配置公募基金中,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债基金占比分别为33%和25%,两者或将更加受益于协议存款资金的溢出。此外,REITs或将受到理财资金更多青睐,截至2023年四季度,理财前十大持仓投资REITs规模达到了3.39亿元,环比增长了47%,后续更多机构资金入场或将推动REITs市场更加繁荣。”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策略的转变,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配置策略也要进一步调整。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从投资的角度看,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是一个难以全面兼顾的“不可能三角”。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的风险,那么应接受较低的收益,同时做好流动性管理。

董希淼还强调,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

李振宇也表示,投资者应关注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测,选择期限与预期相符的产品;仔细评估产品的信用风险,优先考虑投资于政府债券或高质量企业债的理财产品,以降低违约风险;定期审视市场情况和产品表现,灵活调整投资组合,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风险,以适应市场变化。

发布于:北京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货源通网 免费发布信息